
揭秘老赖心理:不见棺材不落泪 想方设法规避执行
拖一天是一天
得知被采取边控措施,半小时内,被执行人吴燕就集齐130万元执行款并履行完毕。
吴燕是香港居民。2013年9月,她与原告签订了武汉市江汉区一处商铺租赁合同。因商铺不能达到租赁合同承诺的要求、双方协商无果,原告向武汉中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解除商铺租赁合同、吴燕立即退还租房押金、吴燕赔偿因其违约行为给原告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违约金。
“从受理本案起,吴燕基本上就没有露面,立案通知书等也多是公告送达。”本案承办法官说。
一审法院查明,诉讼期间,2014年9月,吴燕将涉案房屋转租其他租户经营使用。
一审中吴燕提出反诉,但最终法院判决原告胜诉。吴燕提出上诉,去年12月25日,法院终审判决吴燕败诉。
判决生效后,转入执行程序。吴燕跟武汉中院的执行人员“玩起了失踪”——要么不接电话,要么接了否认自己是被执行人,发短信也不回复。
今年5月3日,执行人员向吴燕登记在法院的手机号码发送短信,告知其法院已查封并准备处置其在武汉的另一套房产,同时已对其采取限制出境措施。
吴燕立即回复短信,称将于5月7日一早到法院对接执行和解事宜。
双方依约到达法院,执行人员组织调解。一开始,吴燕希望能分期付款,但申请执行人不同意,因为吴燕不讲诚信,不相信她会按期付款。
看到无法再拖延,又面临边控、查封房产及可能的司法拘留,吴燕现场打电话筹钱,当日履行完毕。
历时4年,原告方本已对能要回执行款丧失了信心,没想到能迅速执行到位。
“执行速度之快大大超乎想象!”在给武汉中院的感谢信中,申请执行人写到。
武汉中院执行实施处副处长喻英辉告诉记者,很多执行案件中的老赖,并不是真没有财产,而是不愿意拿出来,拖一天是一天,不到万不得已不履行,所谓“不见棺材不落泪”。
- 上一篇:人社部将多举措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06-22 ]
- 下一篇:“新时代·新平台·新机遇”——“一带一路”大型网络主题活动…[ 0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