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十 第二章 水路交通
在本县航驶的船只有两种类型:一是平头船(因其常运载柴火俗称“樵船”),长
民国26年(1937年),宁化有木船70只,船工120名。1957年全县共有船只100艘,载重157吨,达到高峰。尔后随着陆路的开发,船只逐年减少,迄1964年全县仅剩20艘船只。
客运 宁化用木船运客起于何时史无记载。省政府内迁永安期间,客运航线主要是城关至永安,虽经“九龙十八滩,滩滩鬼门关”,但在当时前往永安、福州等地的旅客乘船的仍然不少。迄1953年客运量达高峰,全年共运送旅客6438人次,约22.84万人公里。1954年10月,宁化至永安班车通车后,外河航线客运随之终止,但内河客运却随着水茜航道的开辟而有所发展。据1960年统计,全年客运量1871人次,约6.64万人公里,后亦逐渐被汽车客运所代替。
货运 货运物资输出以大米和土特产品为主。由于木船载重量小,大部分货物运至清流沙芜塘转运,小部分直运南平后由轮船转运,木船返航时捎带布匹、食盐等货物。1953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修建鹰厦铁路民工的粮食由宁化、清流等县供给,货运量大增。据1955年统计,全年粮食外调450吨,内调400吨,土特产品外调22吨。输入货物中,以食盐为大宗。1954年全县15万人,每月食盐需求量都在10吨以上,全部依赖民船运输。1955年木船运输达顶峰,周转量为6.68万吨公里。1956年后,因汽车运输的发展,船运逐渐衰落。1965年乌龙峡水电站拦河坝建成后,截断通往清流、永安的主航线,对外船运基本结束。1973年东溪拦河水电站建成,全县船运遂告终结。
10-3 |
宁化县若干年份水上货运一览表 |
|
年份 |
拥有船只数 |
运输量 |
周转量 | |||||
合计 |
交通部门 |
非交通部门 | ||||||
艘 |
吨 |
艘 |
吨 |
艘 |
吨 | |||
1949 |
35 |
140 |
|
|
35 |
140 |
0.12 |
1.32 |
1950 |
35 |
140 |
|
|
35 |
140 |
0.12 |
1.32 |
1953 |
90 |
195 |
55 |
55 |
35 |
140 |
0.16 |
1.76 |
1956 |
73 |
127 |
55 |
55 |
18 |
72 |
0.92 |
4.05 |
1957 |
100 |
157 |
68 |
68 |
32 |
89 |
0.82 |
2.23 |
1958 |
85 |
85 |
85 |
85 |
未统计 |
未统计 |
0.97 |
4.05 |
1960 |
57 |
57 |
57 |
57 |
|
|
0.98 |
3.97 |
1963 |
45 |
45 |
45 |
45 |
|
|
0.16 |
4.56 |
1964 |
20 |
20 |
20 |
20 |
|
|
0.21 |
2.59 |
1965 |
未统计 |
|
|
|
|
|
0.31 |
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