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十 第二章 水路交通
2010
01/20
15:41
《宁化县志》
2856
本县木、竹资源丰富,筏运始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巫罗俊伐木通吴于淮土三峰寨的寨背长溪放木,经赣江筏运至扬州。尔后,继有下清流往沙溪到福州,以及从治平经曹坊入汀江至梅县等筏运。迄20世纪50年代初,木材运输仍以筏运为主。在山涧小河多为季节性乘洪漂运,俗称“洪水赶羊”,进入主要河道则进行串排运输。排筏有木排和竹排两种。视航道宽窄和水流状况决定排筏的长短、大小。解放后,筏运河道主要有城关至永安、安远至顺昌、治平至清流、治平下坪至长汀等4条。为加强竹木筏运的管理,从1955年1月起陆续设立清流转运组,渔潭、何家园转运站。1958年前,城关外运的木材运至清流交货,以后直接运达永安贮木场。1961年后,除安远至顺昌、治平至长汀外,大量木材排筏均运至永安贮木场,最大年流量达18.
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70年代各处水上木、竹转运站相继撤销,排筏运输终止。解放后累计筏运木材70.17万立方米。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伍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