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七 第一章 水利建设
一、规划设计
宁化水利工程从古代到民国,建设规模较小,且是零星建设,没有全面规划。民国时期水利工程要由乡农民水利委员会将计划呈报县农田水利工赈委员会审批,报省备案,主要是为控制贷款的发放。解放初期的水利工程,主要是修陂筑塘等小工程,由各乡自行计划安排建设。后来的拦河筑坝也无全面规划,各公社、生产大队只考虑本身眼前农田水利利益,坝体建筑不顾通航、过木、过鱼等“三通”利益,横河拦截,不留通道。有的在同一条河上重复筑坝,以坝代渠,造成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新工程建成后,老工程渐失水利效益,且“三通”受阻影响泄洪,有些地方甚至变利为害。1979年曾着手对县境内河流按水系进行水利建设规划,但在“农业学大寨”高潮中未能完成系统规划工作。1969~1977年建设的小(一)型水库不少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工程经费一再追加,工程长期不配套,无法发挥应有效益。1983年县水电局完成水利电力区划,宁化水利(包括电力)始有一个全面规划的蓝本。
民国时期较大的工程,由省水利局派工程技术人员协助勘测设计,一般工程因县无技术人员,仍靠民间有一定水利工程技术的人员或农民自己用土法勘测设计。解放后,科技力量逐步增强,60年代末,一般工程勘测设计县水利部门均能承担,较大工程勘测设计则由省、市水利部门派技术人员协助进行。现在从小型引水工程到中型蓄水工程的土坝、重力坝、拱坝,以至30多米高排架钢丝网薄壳渡槽等大部分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均由县水利部门工程技术人员承担。
二、工程建设
[nextpage]
1949~1957年贯彻“社办为主、小型为主、蓄水为主”的方针,国家投资拨款45.1万元,群众投工120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05.
1958~1968年全县以修建小(二)型水库(库容10~100万立方米的蓄水工程)为主,国家投资309.74万元,群众投工579万工日,完成土石方476万立方米,在禾口、泉上、淮土等重点旱区先后建成黄河龙、右坑、石南、大路、湖坑、五坑、大坑、井塘等8处水库,同时还建成71处水轮泵工程,安装139台水轮泵,新增7.16万亩旱涝保收灌溉面积。
1969~1978年宁化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最大,国家共投资1618.87万元,群众投工1424.1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223.
1979~1987年贯彻调整方针,根据“加强经济管理、讲究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集中财力、物力,重点抓好在建13座小(一)型以上水库的保坝、除险加固和挖潜配套工程。国家投资1154.92万元,群众投工446.9万工日,完成土石方373.
蓄水工程 1950年开始在全县各地建山塘蓄水。较大的工程始于1958年3月在城关公社建成的黄河龙小(二)型水库。而稍大的第一个小(二)型水库则是1968年10月建成的山湖塘水库。中型水库于1971年8月在禾口乡首次建成。经过38年不断发展,迄1987年共建成蓄水工程1690处,总库容6699.
引水工程 截止1987年,全县共有引水工程3331处,有效灌溉面积21.59万亩。其中设计灌田千亩以上的工程20处,千亩以下百亩以上的317处,百亩以下的小陂小圳2994处。实际灌溉面积千亩以上的引水工程依次有禾尚陂(淮土乡磜下)、老隆陂(禾口乡刘村)、青瑶陂(泉上乡青瑶)、张坊陂(安远乡张坊)、七里圳(城郊乡双虹)、虎头桥陂(湖村乡湖村)等6处(见表7-5)。
提水工程 历史上提水灌溉设施只有沿河由水力带动的筒车。解放后逐步为抽水机、水轮泵所代替,灌溉效益增大。1978年后又发展机器喷灌。迄1987年全县共有提水工程192处,灌溉面积2.778万亩。其中水轮泵站71处,装机139台;电力排灌站70处,装机80台,993千瓦;机灌站51处,装机53台,共计732千瓦;喷灌站48处,装机65台,共有喷头3520个。提水工程主要分布在城郊、泉上、湖村、中沙、水茜等乡镇,占
[nextpage]
防洪工程 1949年前仅有翠江镇1条
从本县解放迄1987年,国家用于水利建设投资共计3248万元,群众投工2570万工日,完成土石方2178万立方米,建成大小水利工程3613处,保有工程合计5213处,有效灌溉面积31.25万亩。
三、重点工程
隆陂水库 位于禾口乡隆陂村。库区集雨面积31.3平方公里,平水年来水量3170万立方米,总库容1735万立方米。库区淹没耕地1500亩,迁移人口83户、482人。是宁化第一座中型水库,也是宁化最大的蓄水工程。
该工程由福建省九龙江规划队黄征宇、曾宪康,三明地区水利局周恭钿,宁化县水电局王瑞枝等人共同设计。
1969年动工兴建。上场劳力50%按受益田亩负担,其余按各队人口比例抽调。上场劳力一般保持2000人左右,高峰时达3000人,占全社劳力60%。1970年2月水库大坝开工,1971年顺利合拢,8月大坝建成。1972年开始蓄水送水,灌溉面积0.8万亩。灌区内亩产达
1976年10月起按3天降水
1982年汛期溢洪道底板冲坏,1983年加固,至今无损,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85万亩。
泉上水库 位于泉上镇青瑶村旱坑。库区集雨面积26平方公里,平水年来水量2490万立方米,总库容1480万立方米。库区淹没耕地1070亩,迁移人口82户、332人。属中型水库。由宁化县水电局王瑞枝、罗星光等8人设计。
工程于1971年10月动工。上场劳力60%按受益面积负担,其余按各大队人口比例抽调,还从外公社抽调劳力参战支援。高峰上场劳力多达6000人(泉上3000人,外公社3000人)。1972年5月大坝开始填土,10月合拢。1974年9月大坝建成。
水库大坝完工后即关闸蓄水,当蓄水至
[nextpage]
桥下水库 位于淮土乡磜下村鸡田窝。库区集雨面积21.5平方公里,平水年来水量2180万立方米,总库容1012万立方米,淹没耕地325亩,迁移36户、207人。属中型水库。
水库工程由宁化县水电局罗星光等人设计,罗星光、严润和、黄刚强先后任施工技术主管。
工程于1972年10月动工,上场劳力以大队为单位组成20个民工连,上场劳力农忙时保持1000人左右,高峰期达4000人,占全社劳力的50%。淮土人民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技术不足边干边学,不请一个外来工。资金不足劳力补,日夜奋战,高峰期日上土方
水库于1977年关闸蓄水。1979年11月蓄水至
沙坪水库 位于河龙乡沙坪村。库区集雨面积22.6平方公里,平水年来水量2080万立方米,总库容1136万立方米。淹没耕地653亩,迁移44户、247人,公路改线
工程于1977年8月动工,李宗斌、严润和、陈旭盛、蔡友璇等人先后任施工技术主管。上场劳力以中沙公社(包括今河龙公社)民工为主,水茜、安远等6个公社派劳力支援。高峰期日上场劳力4000人左右。1978年6月坝前围水合拢,由隧洞导流。7月开始填土。1979年大坝竣工。后因经费、劳力困难,主体工程于1984年6月才全部完工。主体工程完工后,已开通总渠道
四、工程管理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小(二)型以上水利工程建成项目逐年增加,政府逐步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养护管理。1964年县水电局建立宁化县水利工程管理站。各公社相继建立水利管理中心站,各站配备1~2名管理人员,由县水电局按每人每月30元的标准下拨管理人员工资补助到公社,始有专人督促指导水利工程的经常性维修养护。
70年代中期后,以灌溉、发电为主,逐步发展为水电农牧渔综合经营开发,增强工程管理机构的经济实力,以缓解经费不足与养护需要的矛盾。1975年开始对一些较大的水利工程贯彻“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开始征收水费。泉上水库每亩稻田收水费0.3元、稻谷1.5公斤。隆陂水库每亩稻田收水费0.4元、稻谷1公斤。桥下水库每亩稻田水费:水头收稻谷1.75公斤,水尾收稻谷1公斤。工程养护维修水平由此得到提高,但渠道疏通和较大的维修工程仍靠行政机构从各受益大的单位抽调劳力完成土石方任务,受益与负担难以妥善解决。因而往往效益低,工期长,质量差。
[nextpage]
1982年全县全面落实家庭联产承包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后,用水单位由生产队变为千家万户。每逢天旱农户各自乱挖乱扒渠道,水头与水尾争水抢水、打架闹事时常发生,工程养护抽调劳力亦成问题,原来主要靠行政手段管理的办法已不适应新的形势。1985年起,桥下、隆陂等中型水库先后进行管理改革,水管处内部全面实行岗位责任制,灌溉供水实行“水权集中、统一调配、分级管理”的办法,改群众性养护为专业养护。为解决专业管理劳务支出经费,对水费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水费:桥下水库每亩稻田收稻谷9公斤,隆陂水库每亩稻田收稻谷8公斤,泉上水库每亩稻田收稻谷7.5公斤。维修养护由专业队负责承包,渠道淤塞塌方及时得到维修。实行一年结果:大小灌区常年水流畅通,桥下水库有效灌溉面积扩大1800亩,增加12%,水库综合经营总产值增长25.24%;隆陂水库在效益不变的情况下节约灌溉用水300多万立方米,节约发电用水200多万立方米,发电量增长13%,综合收入总产值增长15%,管理人员人均产值增长16%。
1985年全县水库综合总产值达72万元,其中小(一)型以上水库总产值56万元(水费收入占15.70%,电费收入占68%,渔业产值占5.02%,农牧茶果等产值占11.28%)。
1986年县水电局对水费成本进行测算,中型水库水费收费标准又作一次调整。每亩稻田收水费,隆陂水库调至稻谷15公斤,桥下水库和泉上水库调至12.5公斤。随着管理办法不断完善,效益日益显著。隆陂水库等曾先后被省、地评为水利管理先进单位。
7-2 | 宁化县中型水库一览表 |
项 目 | 隆陂 | 泉上 | 桥下 | 沙坪 | |
集雨面积(平方公里) | 31.30 | 26.00 | 21.50 | 22.60 | |
库容(万立方米) | 1735 | 1440 | 1012 | 1136 | |
渠道 | 已通水长度(公里) | 93.60 | 48.70 | 140.00 | 11.00 |
干流渠量(立方米/秒) | 3.0 | 2.0 | 2.0 | 5.7 | |
工程量 | 合计 | 120 | 80 | 180 | 160 |
其中石方 | 50 | 20 | 50 | 33 | |
其中大坝填方 | 土 3.5 | 土 35.0 | 土 31.0 | 土 26.0 | |
总投资 | 合计 | 547 | 642 | 649 | 500 |
其中国家 | 312 | 392 | 329 | 289 | |
投工 | 合计 | 235 | 250 | 320 | 150 |
其中技工 | 100 | 100 | 35 | 43 | |
效益面积 | 设计灌溉 | 1.5 | 1.6 | 1.65 | 1.5 |
已达有效灌溉 | 1.85 | 1.6 | 1.68 | 0.22 | |
除涝防洪 | 0.115 | ||||
发电(处/合/千瓦) | |||||
可养鱼水面(亩) | 1440 | 1110 | 500 | 750 | |
建设时间 | 1969.11~ | 1971.10~ | 1972.10~ | 1977.10~ |
7-3 | 宁化县小(一)型水库一览表 |
项目 | 山湖塘 | 上谢 | 南山桥 | 岩背 | 夏坊 | 各溪 | 召光 | 磜头头 | 溪源 | |
集雨面积(平方公里) | 5.5 | 3.0 | 5.3 | 1.6 | 55.7 | 35.3 | 13.5 | 16.3 | ||
库容(万立方米) | 138 | 293 | 104 | 121 | 101 | 249 | 146 | 486 | 400 | |
渠道 | 已通水长度(公里) | 8 | 13.4 | 6.25 | 1.6 | 1.2 | 5.0 | 1.1 | 1.86 | |
干流渠量(立方米/秒) | 0.6 | 0.6 | 0.4 | 0.3 | 0.4 | 4.0 | 2.2 | 1.2 | 1.2 | |
工程量 | 合计 | 30 | 21 | 12 | 10.4 | 8.5 | 55 | 18 | 67 | 25 |
其中石方 | 4 | 9 | 5 | 4.2 | 2.4 | 12.5 | 5 | 12 | 7 | |
其中大坝填方 | 土21 | 石0.8 | 土0.1 | 土0.05 | 土1.5 | 土0.27 | 土0.02 | 土25 | 石2.4 | |
总投资 | 合计 | 66 | 85 | 69 | 55 | 42 | 208 | 120 | 257 | 187 |
其中国家 | 44.3 | 60 | 44 | 36.2 | 29.8 | 84 | 54.8 | 109 | 101.4 | |
投工 | 合计 | 36 | 37 | 23 | 17.8 | 11.5 | 70 | 22 | 135 | 60 |
其中技工 | 5 | 20 | 10 | 4.3 | 3.0 | 26 | 10 | 21 | 18 | |
效益面积 | 设计灌溉 | 0.2 | 0.39 | 0.18 | 0.2 | 0.11 | 0.15 | 0.3 | 0.75 | 0.6 |
已达有效灌溉 | 0.19 | 0.2 | 0.1 | 0.02 | 0.01 | 0.02 | ||||
除涝防洪 | 0.11 | 0.05 | 0.10 | 0.025 | 0.05 | 0.05 | 0.12 | |||
发电(处/合/千瓦) | ||||||||||
可养鱼水面(亩) | 250 | 220 | 70 | 95 | 125 | 140 | 160 | 295 | 180 | |
建设时间 | 1966.1 | 1974.12 | 1974.10 | 1976.8 | 1976.10 | 1976.10 | 1977.11 | 1976.3 | 1976.11 |
7-4 | 宁化县小(二)型水库一览表 |
序号 | 水库名称 | 座落地点 | 集雨面积 | 总库容 | 建成年月 | 灌溉面积(亩) | ||
设计 | 有效 | 旱涝保收 | ||||||
1 | 黄河龙 | 城郊高堑 | 0.8 | 43.0 | 58.3 | 1500 | 420 | 420 |
2 | 磜 下 | 济 村 | 0.8 | 29.2 | 76.10 | 780 | 300 | 300 |
3 | 井 塘 | 泉上泉正 | 5.7 | 92 | 58.5 | 2000 | 2000 | 2000 |
4 | 泉塘坵 | 泉上联群 | 0.6 | 21.3 | 58.12 | 500 | 400 | 400 |
5 | 龙 头 | 湖村龙头 | 2.5 | 12.1 | 73.12 | 800 | 500 | 200 |
6 | 坑 尾 | 湖村湖村 | 2.3 | 14.7 | 74.6 | 300 | 500 | 500 |
7 | 大洋坑 | 湖村陈家 | 0.8 | 13.0 | 77.12 | 400 | 400 | 200 |
8 | 破 溪 | 水茜沿口 | 1.2 | 12.8 | 76.10 | 400 | 400 | 400 |
9 | 雷 地 | 水茜庙前 | 8.5 | 49.6 | 76.10 | 1000 | 1000 | 1000 |
10 | 大 坑 | 水 茜 | 1.1 | 13.0 | 74.11 | 250 | 250 | 200 |
11 | 下龟岌 | 水茜沿口 | 1.0 | 14.5 | 79.10 | 1200 | 400 | 400 |
12 | 石 寮 | 水茜石寮 | 1.6 | 13.5 | 79.10 | 500 | 200 | 200 |
13 | 下 付 | 水茜下付 | 1.7 | 11.6 | 79.10 | 700 | 700 | 700 |
14 | 洋 畲 | 水茜张坊 | 3.0 | 51.4 | 79.12 | 700 | 300 | 300 |
15 | 石 南 | 禾口江家 | 0.9 | 22.1 | 59.4 | 430 | 430 | 430 |
16 | 右 坑 | 禾口南田 | 2.7 | 71.0 | 60.4 | 1330 | 1330 | 1330 |
17 | 大 路 | 禾口大路 | 0.2 | 13.1 | 60.4 | 500 | 320 | 320 |
18 | 岩 前 | 淮土罗坑 | 0.6 | 24.5 | 68.7 | 630 | 300 | 300 |
19 | 伍 坑 | 淮土淮阳 | 0.8 | 15.7 | 59.4 | 390 | 390 | 390 |
20 | 湖 坑 | 淮土禾坑 | 0.2 | 11.8 | 53.4 | 600 | 600 | 600 |
21 | 大 坑 | 淮土青坪 | 0.48 | 21.5 | 60.3 | 850 | 850 | 850 |
22 | 里 坑 | 安远里坑 | 1.40 | 11.5 | 78.12 | 500 | 200 | 200 |
23 | 增 坑 | 安远增坑 | 4.80 | 18.8 | 82.3 | 1000 | 200 | 200 |
24 | 杨梅坑 | 禾口大路 | 0.40 | 22.4 | 82.10 | 1000 | 300 | 300 |
25 | 莲花掌 | 湖村邓坊 | 1.0 | 10.2 | 83.12 | 700 | 300 | 300 |
26 | 横 坑 | 泉上联群 | 0.5 | 11.3 | 85.12 | 600 | 600 | 600 |
27 | 铜 盘 | 安乐铜盘 | 8.0 | 11.4 | 85.12 | 50 | 50 | 50 |
7-5 | 宁化县千米以上引水工程一览表 |
序号 | 工程名称 | 座落地点 | 坝型 | 坝高 | 坝长 | 效益面积(亩) | 建成 | ||
设计 | 现有 | 保灌 | |||||||
1 | 七 里 圳 | 翠江双虹 | 浆砌石坝 | 1.5 | 15 | 1020 | 1230 | 910 | 54.3 |
2 | 青 瑶 陂 | 泉上青瑶 | 浆砌石坝 | 3.8 | 12 | 1500 | 1530 | 1530 | 59.10 |
3 | 坑 陂 | 泉上豪亨 | 浆砌石坝 | 1.8 | 3 | 1200 | 1000 | 1000 | 59.10 |
4 | 虎头桥陂 | 湖村湖村 | 浆砌石坝 | 2.0 | 10 | 1200 | 1200 | 1200 | 76.12 |
5 | 江 家 陂 | 禾口江家 | 干砌石坝 | 3.0 | 38 | 2000 | 460 | 460 | 54.3 |
6 | 老 隆 陂 | 禾口刘村 | 干砌石坝 | 1.5 | 16 | 2200 | 1650 | 1650 | 56.4 |
7 | 苦 坑 陂 | 禾口溪背 | 干砌石坝 | 2.5 | 35 | 800 | 700 | 700 | 56.9 |
8 | 禾 尚 陂 | 淮土□下 | 浆砌石陂 | 2.1 | 30 | 1910 | 1720 | 1720 | 56.3 |
9 | 狮 子 陂 | 安乐丁坑口 | 浆砌石陂 | 2.0 | 10 | 1500 | 630 | 630 | 66.4 |
10 | 枫 下 陂 | 曹坊黄坊 | 浆砌石陂 | 4.3 | 45 | 1000 | 500 | 500 | 57.3 |
11 | 翠 子 陂 | 曹坊罗坊 | 浆砌石陂 | 1.5 | 19 | 1000 | 600 | 600 | 63.9 |
12 | 邓屋水圳 | 治平邓屋 | 无坝引水 | 1000 | 800 | 800 | 66.2 | ||
13 | 张 坊 陂 | 水茜张坊 | 浆砌石坝 | 4.0 | 28 | 1310 | 1310 | 1310 | 66.8 |
14 | 新 陂 | 安远岩前 | 浆砌石坝 | 2.1 | 21 | 1020 | 800 | 800 | 67.12 |
15 | 上陈坊陂 | 安远张垣 | 浆包干石坝 | 2.5 | 20 | 1100 | 740 | 740 | 56.3 |
16 | 下陈坊陂 | 安远安远 | 浆砌石坝 | 2.3 | 18 | 1300 | 760 | 760 | 58.12 |
17 | 角 背 陂 | 安远安远 | 浆砌石坝 | 2.1 | 25 | 1000 | 580 | 580 | 63.12 |
18 | 田 背 陂 | 安远马家 | 浆包石坝 | 2.5 | 18 | 1000 | 630 | 630 | 71.10 |
19 | 众 家 陂 | 禾口陈家 | 浆砌石坝 | 6.3 | 33 | 1000 | 620 | 620 | |
20 | 下 油 陂 | 安远永跃 | 浆砌石坝 | 2.7 | 26 | 2080 | 在建 | ||
合计 | 26140 | 17460 | 17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