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二章 渔 业
一、水域
据1985年调查统计,全县总水面10.2万亩,可养鱼水面23592亩,另有可养鱼稻田21万亩。
境内河流水域总面积86039亩,有的水流平缓,适宜鱼类生长;有的是鱼类的天然产卵场,如九龙溪的鱼龙铺河段和东溪的连屋河段;有的河段拦河筑坝,为人工繁殖提供良好条件,如龙下水电站、乌龙峡水电站和东溪水电站河段。这些河流水系基本未受污染,但东溪造纸厂河段至西溪汇并处,每年有几次受纸厂和化肥厂排放废水的严重污染,治平受手工造纸厂季节性排放竹麻水的危害,致使水中生物大量死亡。
池塘有4793亩,占全县可养鱼水面20.3%,除国营单位120亩外,较集中于城郊、禾口、安远、淮土和泉上等5个乡镇,其余零散分布在全县各个乡村。池塘每口平均不及半亩,水深
从50年代末期开始建造水库,迄1987年全县已有中、小型水库40处,总库容8525.7万立方米,可养鱼水面6735亩。所有水库都属河谷型水库,水的交换量较大,水较深,库周植被好,浮游生物量500万个/升,都可进行精养或半精养,但主要问题是许多水库还未建拦鱼设施,兴建水库时无清库,库底树木杂物多,逃鱼严重,捕捞困难,单产低,小型水库在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前利用率和亩产还不及中型水库。
山塘大部分均是1957年前修建,用于蓄水保灌,面积共496亩,半数左右集中于禾口及淮土两乡,其余零星分布,常年能蓄水和有引水工程设施的都可利用养鱼,有的山塘浮游饵料生物量高达1000万个/升,比水库高1倍。
其他水面,即农民养水生饲料喂猪兼养鱼或以种莲为主放养少量鱼的水面,遍布全县各个村落,水深都在30公分左右,面积1~2分,共有576亩,其中水生饲料塘232亩、莲塘326亩、其他草塘18亩,水质均很差。
全县有适宜养鱼的稻田面积21万亩,1987年已利用养鱼面积达70100亩。
地热资源现已发现有两处,分布在横锁乡的肖家村和黄泥桥,其中黄泥桥温泉点的热水口温度达
二、水产品种
鱼类资源,有淡水鱼类62种,分别隶属于13科48属62种,其中鲤科35种,占56.45%;平鳍科和鮠科各5种,各占8.06%;鳅科4种,占6.45%;其他13种,占20.97%。
这些鱼类按生态类型分,鳗鲡是洄游性鱼类,在淡水中生长,在海水中产卵繁殖;青、草、鲢、鳙是半洄游性鱼类,在我县溪河水域不能自然产卵繁殖,要靠人工创造条件才能产卵繁殖,主要分布在人工养殖水域;鲢、鲫、鲂、鲮、鲴、鲌、鳜、鳢、鲶、黄鳝鱼等是定居性鱼类,其他大部分属溪河性鱼类,能自繁自长。
有生产价值的鱼类约30种,目前用于人工养殖的有草、鲢、鲤、青、鲫、鳊、鲂、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革胡子鲶等,经济价值较高的肉食性鱼类有鳡、鲌、鳜、鲶、黄颡鱼等,是重要捕捞品种,有些也可作为名贵鱼类养殖。此外一些小型鱼类,如□条、拟□、鮠、颌、马口鱼等,虽个体小,但数量颇多,也具有一定的食用和饵用价值。
依其起源分析,除鲡鱼科的尼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两种鱼类外,分别属于以下六个区系:(一)中国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有青、草、鲢、鳙、鲌、鳡、鲴、□条、□、马口鱼、鰁、魡等25种鱼类,占总数42.9%;(二)南方热带区系复合体,有斗鱼、□虎、黄鳝、斑鳢、鮠、黄颡等属和鲃亚科等17种鱼类,占总数28.8%;(三)古代第三纪区系复合体,有鲤、鲫、麦穗、鲶、泥鳅及鳜鱼等;(四)中印山区鱼类区系复合体,有平鳍鳅科鱼类;(五)北方平原鱼类系复合体,有花鳅;(六)海水区系复合体,有鳗鲡。
本县水生经济动物资源丰富,主要有鳖、龟、蟹、虾、蛙、螺、蚬子、无齿蚌、皱纹冠蚌、三角蚌等,其中皱纹斑蛙、棘胸蛙、鳖等分布甚广,资源相当丰富。
三、饵料生物
浮游植物 据稻田养鱼调查,浮游植物有5门34属,其中绿藻门16属,蓝藻门6属,裸藻门3属,金藻门3属。
浮游动物 在稻田中初步观察到的有原生动物2种,轮虫类11种,枝角类1种,挠足类2种。
水生维管束植物 资源丰富,据调查稻田中有25科41种,其中轮叶黑藻、浮萍等是草食性鱼类的优良饲料。
可作为草食性鱼类饵料的草类 有蔽科、樟科、大戟科、马钱科、马鞭草科、车前科、茜草科、菊科、禾草科、莎草科、百合科等,主要分布在山坡、田墈上和河沟边,尤以禾本科、菊科、豆科为甚,达4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