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六 第一章 畜牧业

2010
01/15
15:12
《宁化县志》

一、猪种改良


  宁化传统猪种体型矮小,生长缓慢,日增重不足0.2公斤,一般饲养一周年屠宰重仅6570公斤,其体形和性能见表6-16-2
  

6-1

六月龄本地生猪体型发育简表

单位:厘米

 

猪  型

体  宽

体  长

胸  围

体  高

安远型

33.6

71

74

48

曹坑型

32.5

65

74

44

 

6-2

本地猪繁殖、肥育性能表

 

 

猪型

繁殖性能

肥育性能

胎产仔数
(
)

断奶仔数
(
)

育成率
%

断奶窝重
(
公斤)

断奶个体重
(
公斤)

屠宰日龄
(
)

屠宰体重
(
公斤)

日增重
(
)

最高日增重
(
)

安远型

7.61

7.44

97.70

51.11

6.57

391

6570

166179

204.5

曹坊型

8.45

7.85

92.90

52.75

6.70

353

6567

184212

354.3


1955

年居民罗新民引进1头约克夏杂交良种猪,饲养10个月,长膘225公斤,在农业展览馆展时,被称为宁化的猪王,由此引起群众改良猪种的兴趣,化为普遍的要求。

  1958年县商业局成批引进各种良种猪,猪种改良工作开始起步。其中只有中约克夏杂交猪种属脂肪型,产量高,收益大,因适应当地饲养条件和当时群众以肥肉作食用脂肪的消费习惯与生活水平,故得以普遍推广。1970年后,在猪种改良中,经过反复试验,确定公猪良种化、母猪本地化、菜猪杂交一代化的方针,即公猪以约克夏,母猪以曹坊、安远种为优良品种,繁殖一代杂交猪(见表6-3)


  1976年西北农学院助教吕祥贞调到宁化县农业局工作,主持举办母猪人工授精培训班,传授人工采精、保存及授精等技术,开始推广人工授精配种,首先在安远兽医站试验并获得成功。迄1987年全县已有6个乡镇畜牧水产站建立母猪人工授精站,还有私人人工配种点2个,共饲养良种公猪44头,全县采用人工授精配种的母猪达10437头次,普及率达50.5%。[nextpage]


  

6-3

两种中约克夏杂交猪繁殖育肥性能对比表

 

 

项目

中约克夏()与曹坊母猪杂交

中约克夏()与安远母猪杂交

杂交猪性能
指   数

与本地纯种猪
对比增减%

杂交猪性能
指   数

与本地纯种猪
对比增减%




胎产仔数()

9.87

19.30

9.18

19.58

断奶仔数()

8.87

12.99

8.82

10.22

育成率(%)

89.90

-3.32

90.10

-7.60

断奶窝重(公斤)

72.99

38.37

65.12

27.41

断奶个体重(公斤)

8.22

22.32

7.94

20.85




屠宰日龄()

360

1.98

415

6.13

屠宰体重(公斤)

80.5

21.96

90

33.33

日增重()

223.6

12.93

216.8

26.05

最高日增重()

301.6

18.6

262.5

28.36

 

二、牛种改良


  解放后先后引进的多批良种牛均未进行专门的选育和培养。1980年引进英国辛地红、法国夏洛来良种冷冻颗粒精液对本地108头母牛进行人工授精,受胎14头,生育13头,成活12头,但因分户零星饲养,对已繁殖的小牛无法进行系统观察和定向培养,未获确定成果。

 

三、鸡种改良


  19571958年引进的多种良种鸡,虽因饲养技术不过关而死亡或自然杂交而蜕化,未达到定向改良宁化鸡种的目的,但杂交后代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本地鸡种的素质。

  1983年引进红波罗肉用良种鸡和罗斯蛋鸡,在良种场繁殖,采用科学饲养方法饲养。红波罗肉鸡饲养50天,个体重达1.51.75公斤,比本地鸡种生长速度快1倍多。罗斯蛋鸡年产蛋250280只,比本地鸡种产蛋多12倍。畜牧部门良种繁殖场向群众供应种鸡和种蛋,良种鸡的饲养量日益增加。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伍传杰】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