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二十六 教育 第一章 学校教育
一、普通中学
民国16年(1927年),宁化始创连岗中学。招收1个初中班,学生50人;附设1个乡村师范班,学生20人。学制均为3年,教职员共14人。民国19年停办。
民国27年,设宁明清三县联立初级中学(简称“联中”)。民国29年“联中”办学经费全由宁化负担,更名宁化县立初级中学(简称“县中”),仍在明溪、清流等县招生。民国30年福州沦陷,“三民”、“三山”两所中学迁宁,成立福建省立第一临时中学。抗战胜利后,未迁回福州,翌年与“县中”合并,称福建省立宁化中学(简称“省中”),学生500多人。民国35年,职业中学与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合并,称宁化县立初级中学(简称“县中”)。另于民国31年和民国37年,先后创办禾口道南与安远翠北两所私立初中。
1950年10月人民政府接管“县中”,同“省中”合并。1952年道南初中改名为宁化县第一初级中学,翠北初中改名为宁化县第二初级中学,并于1953年与1954年秋,先后并入“省中”。1957年“省中”改称宁化一中,禾口复办宁化二中,1958年在曹坊创办宁化三中(1961年正式开学)。1959年9月在泉上新办宁化五中,1960年改为清宁六中。当年全县共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在校学生1856人。1961年随着经济调整,中学也作适当压缩调整,如清宁六中并入一中,1964年改为宁化四中,后改为宁化五中。“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大部分学校停课,1967年春复课。1968年在校学生仅为1651人。1969年废除考试制度,改为推荐上学,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至1972年,提倡“读高中不出公社,读初中不出大队”。完小附设初中班,原已附设初中班的中小增设高中班(统称××学校)。由于大量办班,导至教师不足,层层拔高,校舍不够,因陋就简,酿成教学质量低劣、成绩下降的不良后果。1977年全县有完中5所,附设初中班的小学13所。1978年,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对小学附设初中的学校进行调整撤并,全县保留6所完中及淮土、湖村、安远3所初中。未设完中、初中的学区中心小学(含泉下)附设初中,计8所附设初中。1982年中学数增加21所,1985年调整为17所,1987年再调整为8所,高中班数下降,初中班数上升,在校学生为14151人(见表26-5)。据1978~1987年累计,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初、高中毕业生中被大专院校录取1274人,中专录取1808人。
[nextpage]
附:宁化一中简介
民国14年(1925年)筹建连岗中学。校址设宁化城关北山南麓(今一中校址)。民国16年初开学,民国19年停办。民国27年,省教育厅委任徐泰咸筹办宁明清三县联立初级中学(简称“联中”)。并委托联中办理内迁的龙溪工业职业中学初中部的结束事宜。民国29年联中更名宁化县立初级中学。民国31年,与由福州迁来的省立第一临时中学合并,称福建省立宁化中学。时有高、初中学生约500人,教职工30余人。
解放后,学校设校务委员会。
1978年后,修建校舍,增添设备。建立电化教室、语音室、理化仪器室,办起电镀厂、印刷厂。
1979年被列为地区重点中学,1981年被列为省重点中学。据不完全统计,迄1987年,高中毕业生升入大专院校累计的有1499人,被中专、技工学校录取的有601人。同时,涌现不少成绩优异的高才生,如1978年廖善榕参加高考,理科成绩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在1985年全省生物智力竞赛中,初三学生伊肖东获一等奖中的第一名;1986年高二学生张桃(女)参加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比赛获一等奖。
二、农业中学
1958年宁化首批创办禾口、安乐、泉上、泉下、水茜、庙前等6所农业中学,计8班,学生172人(其中女生25人),专、兼职教师13人,各公社书记或分管教育的领导兼校长,还聘请社会知识青年任教师。60年代初,除禾口、安乐2所外,余均停办。1964~1965年国民经济逐步好转,新办或复办城关、泉上、治平、巫高、水茜、泉下、滑石、淮土、石碧、湖村、安远、张坊、中沙、济村等农业中学14所,计24班,学生473人,教师33人。“文化大革命”中停办。
1983年9月,“农中”实行半工半读,各校辟有生产基地,学制2年,学生毕业后可考升普高或回队劳动。
[nextpage]
三、职业中学
民国26年(1937年),龙溪工业职业中学解散,其初中部内迁连城,翌年再迁宁化。福建省教育厅委托宁明清三县联立初级中学办理结束,实际上,由“联中”兼办,设化学、染织2科,学制2年,每班招生50名。1942年化学、染织2科从“联中”分出,另立宁化县立初级职业中学,校址设于孔庙(即今县委小礼堂和人武部所在),学生100余人,学制3年,学生毕业后,能制作肥皂、粉笔、石膏像及纺织布匹、毛巾、浴巾、袜子等。民国36年秋最后一届20余人毕业后停办。
1981年宁化三中、四中高中部改为职业高中,当年招生,翌年秋四中职高面向全县招收初中毕业生。开办之初,四中原有在校高二1个班,73人(由原水茜、中沙、安远附设高二毕业班凑成);新招高一2个班,110人。学制2年,开设建筑、缝纫、茶果3个专业。三中招收1个班,33人,开办农学专业(随后恢复普高)。1984年秋,职高从四中分出,正式成立宁化职业高中,校址设在下沙(原为一中农场)。新招1个茶果班34人,并将原淮土职业高二上1个班55人并入,连同四中原有职高学生共达172人。是年县府拨款新盖一座2层8间的教学楼。1985年秋在校学生115人,分畜牧兽医、缝纫、幼教3个专业,教师28人。是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将校址迁至城关,拨款40万元买下原“汽校”校舍(在北山),再投资21万元新建一座教学楼。1986年9月正式迁入新校舍上课,扩招初一学生,在校学生共达410人。高中部设财会、化工、机电、幼教、农学、林业等专业。迄1987年,有教师77人,高中6个班,初中4个班,学生769人。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升学或自谋职业。1987年三中、四中均调整为职业高中。
[nextpage]
26-4 | 宁化县解放后普通中学发展概况表 |
年份 | 校数 | 班数 | 学生数 | 毕业数 | 新招生 | 教职工 | ||||||
高中 | 初中 | 高中 | 初中 | 高中 | 初中 | 高中 | 初中 | 合计 | 公办 | 民办 | ||
1950 | 3 | 5 | 13 | 74 | 302 | 37 | 47 | 20 | 120 | 46 | ||
1952 | 3 | 4 | 13 | 76 | 476 | 21 | 46 | 40 | 231 | 61 | ||
1956 | 1 | 5 | 13 | 219 | 687 | 53 | 86 | 106 | 330 | 60 | ||
1957 | 2 | 5 | 15 | 248 | 755 | 54 | 106 | 100 | 260 | 66 | ||
1958 | 2 | 6 | 19 | 255 | 944 | 42 | 168 | 91 | 455 | 76 | ||
1960 | 5 | 11 | 31 | 440 | 1416 | 56 | 191 | 174 | 692 | 143 | ||
1962 | 3 | 5 | 17 | 200 | 678 | 89 | 156 | 50 | 315 | 104 | ||
1965 | 18 | 6 | 26 | 225 | 1263 | 36 | 199 | 94 | 607 | 238 | ||
1966 | 18 | 6 | 26 | 671 | 1456 | 60 | 264 | 70 | 772 | 238 | ||
1970 | 3 | 17 | 35 | 693 | 1402 | 324 | 195 | |||||
1975 | 6 | 34 | 95 | 1774 | 5228 | 474 | 1285 | 1043 | 3290 | 386 | 295 | 91 |
1976 | 17 | 49 | 151 | 2595 | 7540 | 1039 | 1869 | 1616 | 4547 | 577 | 383 | 194 |
1978 | 13 | 71 | 163 | 3680 | 8184 | 1264 | 3207 | 1819 | 3756 | 966 | 461 | 505 |
1980 | 17 | 74 | 162 | 高初计 | 12192 | 5012 | 66 | 3364 | 965 | 551 | 414 | |
1982 | 21 | 33 | 192 | 1579 | 9679 | 744 | 2342 | 781 | 3654 | 927 | 674 | 247 |
1985 | 17 | 59 | 201 | 2813 | 10928 | 671 | 2610 | 1092 | 3842 | 918 | 781 | 137 |
1987 | 17 | 56 | 315 | 2397 | 11755 | 735 | 2516 | 841 | 3964 | 983 | 866 | 117 |
26-5宁化县普通中学简况表 |
校名 | 创办时概况 | 1987年概况 | 1978~1987年毕业生情况 | 校园规模 | ||||||||||||||
创 | 班 | 学 | 教 | 班 | 学 | 教工 | 初中毕业生 | 高中毕业生 | 现 | 占 | 建 | |||||||
人数 | 大 | 人数 | 上 | 人 | 上 | 上 | 上 | 招 | ||||||||||
一 中 | 1927 | 1 | 50 | 15 | 47 | 2013 | 176 | 88 | 2953 | 47 | 4160 | 1142 | 385 | 20 | 北山南麓 | 19.3 | 13646 | |
二 中 | 1942 | 3 | 82 | 15 | 48 | 2018 | 124 | 56 | 3033 | 167 | 1219 | 112 | 414 | 85 | 60 | 金山上 | 50.47 | 6866.7 |
三 中 | 1958 | 1 | 62 | 2 | 21 | 944 | 65 | 13 | 1757 | 16 | 800 | 41 | 115 | 44 | 56 | 曹坊 | 35 | 5312 |
四 中 | 1963 | 1 | 50 | 3 | 12 | 542 | 21 | 10 | 862 | 10 | 496 | 22 | 64 | 45 | 12 | 芙蓉坪 | 50 | 3939 |
五 中 | 1959 | 8 | 471 | 28 | 17 | 772 | 57 | 17 | 1334 | 28 | 982 | 16 | 74 | 34 | 福灵山 | 180 | 4326 | |
六 中 | 1977 | 6 | 280 | 11 | 41 | 1940 | 133 | 34 | 2263 | 145 | 1054 | 18 | 319 | 96 | 68 | 城外曹家山 | 30 | 9307 |
淮土初中 | 1969 | 10 | 400 | 20 | 19 | 800 | 61 | 4 | 2132 | 73 | 610 | 7 | 123 | 2 | 3 | 雷公坪 | 28.5 | 2900 |
湖村初中 | 1983 | 7 | 378 | 20 | 12 | 555 | 34 | 3 | 466 | 25 | 石下石灰桥边 | 10.5 | 2300 | |||||
安远初中 | 1948 | 2 | 84 | 9 | 15 | 683 | 43 | 4 | 1119 | 18 | 327 | 13 | 20 | 6 | 3 | 牛岗上 | 15.7 | 2328 |
横锁附设初中 | 1970 | 1 | 21 | 3 | 6 | 251 | 21 | 428 | 9 | 30 | 附设在中心小学 | 57.4 | 8099.5 | |||||
安乐附设初中 | 1958 | 1 | 42 | 2 | 16 | 681 | 46 | 3 | 1025 | 36 | 259 | 6 | 15 | 安乐老街上 | 24 | 2900 | ||
治平附设初中 | 1969 | 1 | 14 | 5 | 9 | 340 | 27 | 1 | 419 | 8 | 39 | 1 | 黄尾村 | 18.9 | 5545 | |||
方田附设初中 | 1971 | 1 | 48 | 3 | 7 | 350 | 26 | 3 | 811 | 29 | 39 | 1 | 7 | 狮背山脚下 | 2 | 800 | ||
济村附设初中 | 1969 | 2 | 100 | 5 | 7 | 371 | 27 | 850 | 2 | 27 | 济村 | 20.5 | 4244 | |||||
水茜附设初中 | 1970 | 2 | 33 | 10 | 497 | 36 | 968 | 4 | 180 | 水茜马山嘴南麓 | 3 | 1500 | ||||||
河龙附设初中 | 1970 | 1 | 18 | 2 | 6 | 259 | 18 | 1 | 483 | 10 | 附设在中心小学 | 23.2 | 2210 | |||||
泉下附设初中 | 1970 | 1 | 42 | 3 | 7 | 345 | 18 | 1 | 443 | 14 | 泉正村 | 89.2 | 9050 |
注:1987年普通中学调整为8所,三中、四中计入职中,但仍办普通初中;附设初中的名称全部取消,仍各招初中生。此外原有厂办完中2所,1987年随厂迁走,尚余1所,未列入表内。附设初中校园规模栏含整个学区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