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教育 第一章 学校教育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全县有高等小学7所:县立云龙高小、公立禾口、泉上、安乐(又名三育)、曹坊、安远高小和私立鳌山高小(民国9年改公立,民国16年与云龙合并,称县立云山高小)。
民国元年(1912年)宁化基督教堂曾设过福音初级小学,不久停办。民国3年后,全县有国民小学29所,其中县立1所(设城内尊经阁,冠称“模范小学”),乡办27所,私立1所。民国10年,城内仁和坊设1所女子国民学校,初名“平权”,后改“光宁”。民国15年宁化召开教育革新会议:停止校长制,设校务委员会(翌年又恢复旧制);成立学生会;革新教学方法,鼓励勤学。同年在县城创办晓华小学。
民国21年4月,城关3个区(东、南、西郊区)苏维埃政府下令,停办私塾,分别在东郊伊少庄、南郊伊杰三、西郊张桂荣家新办列宁小学堂。列宁小学办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切合实际,深受群众欢迎。当年秋,城关、禾口、淮土、南城堡、丁坑口、安乐、横锁、下巫坊、中沙、武层等10个区苏维埃,也办起列宁小学。翌年7月,工农红军攻克泉上土堡后,全县21个区苏维埃,共办列宁小学200余所。当时学生一边读书,一边站岗放哨查路条,参与拥军优属等活动。民国22年,宁化荣获福建苏区教育模范县称号,淮阳区苏维埃列宁小学被评为全省模范小学,派员出席中央苏区召开的表彰大会。《红色中华》第131期第4版,也报导了淮阳列宁小学的模范事迹。宁化被称为“儿童的模范县”。
民国23年冬,主力红军长征北上后,列宁小学被迫解散。
民国24年,国民党推行义务教育和识字教育,简易短期小学随之而起,各村庄私塾亦同时出现。自民国29年起,各小学改称中心小学或国民学校。民国31年福建省政府指令:“每乡、镇设中心小学,每5保设国民学校2~3所。”就学者寥寥无几。迄1949年,全县小学计有111所,在校学生3592人,教工23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仅17.7%。
[nextpage]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原111所小学,并大兴教育,提出学校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对旧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小学教育逐步发展。1952年,全县有小学142所。1953年在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文教方针指引下,小学纳入国家计划范围。1958年“大跃进”中,根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指示》中提出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小学教育一轰而起,新增小学158所,在册学生激增至22237人,入学率达85.9%,是1950年的6倍多。同年,共青团中央发布《关于在学生中提倡勤工俭学的决定》,各校相继办工厂、农场,参加大炼钢铁,学校停止上课。1959年以后本县对民办、公办学校进行调整拆并,学校网点调减,入学率降到44.9%。经过3年调整,1963年开始回升,至1965年入学率又达79%。迄1966年,全县小学增至470所,在校学生35381人,入学率达94%。同年10月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学校停课“闹革命”。次年3月复课。1969年,提倡“读小学不出生产队”,在边远偏僻小村增办一批民办小学,大大加重农村的负担,又因为实行“开门办学”、“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下降。
1976年小学教育开始稳定发展,当年全县有小学601所,在校学生44915人。1980年,贯彻中央《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县制订《普及小学教育规划》。1984年10月经三明市教育局检查验收,基本达标:全县适龄儿童31969人,入学31072人,入学率98.22%;在校学生巩固率98%;毕业率98.42%;普及率93.73%,获省奖锦旗1面、奖金1万元。
[nextpage]
26-1 | 宁化县民国时期小学教育概况表 |
年份 | 学校数 | 教员数 | 学生数 | 说 明 | |
民国 | 公元 | ||||
24 | 1935 | 15 | 83 | ||
26 | 1937 | 48 | 147 | 3719 | 有中小、完小、初小 |
27 | 1938 | 62 | 160 | 5944 | 有短期简易小学30所 |
31 | 1942 | 90 | 197 | 5779 | 中小20所,保国民学校70所 |
33 | 1944 | 96 | 315 | 7512 | 乡镇中小改称“中心国民学校” |
34 | 1945 | 112 | 279 | 6484 | 分“中心学校”、“中心国民学校”、“国民学校”、“小学”四类 |
36 | 1947 | 82 | 169 | 11137 |
26-2 | 宁化县解放后小学教育基本情况表 |
年份 | 校数 | 学生数 | 入学率% | 毕业生数 | 教师数 | ||
合计 | 公办 | 民办 | |||||
1949 | 111 | 3592 | 17.7 | 421 | 235 | 162 | 73 |
1952 | 142 | 8791 | 38.2 | 694 | 345 | 319 | 26 |
1956 | 175 | 12366 | 51.8 | 1171 | 393 | 326 | 67 |
1957 | 184 | 13639 | 55.7 | 1504 | 473 | 404 | 69 |
1958 | 342 | 22287 | 85.9 | 1723 | 713 | 491 | 222 |
1960 | 292 | 20247 | 77.9 | 3336 | 712 | 576 | 136 |
1962 | 193 | 10983 | 44.8 | 1463 | 607 | 510 | 97 |
1965 | 468 | 21365 | 79.0 | 2104 | 1025 | 711 | 314 |
1966 | 470 | 35381 | 94.0 | 2639 | 1025 | 741 | 284 |
1970 | 357 | 23234 | 90.0 | 1720 | 879 | 585 | 294 |
1975 | 665 | 43750 | 94.2 | 3842 | 1731 | 826 | 905 |
1976 | 601 | 44915 | 94.7 | 4968 | 1764 | 752 | 1012 |
1978 | 573 | 42498 | 89.1 | 4744 | 1770 | 715 | 1055 |
1980 | 501 | 43413 | 96.68 | 4264 | 1943 | 934 | 1009 |
1985 | 427 | 41145 | 97.93 | 7082 | 2164 | 1108 | 1056 |
1987 | 455 | 36639 | 98.85 | 5935 | 2187 | 1243 | 944 |
26-3 | 宁化县中心小学及学区小学发展概况表 |
校名 | 校址 | 创办时概况 | 1987年各学区小学概况 | ||||||
时间 | 教师数 | 班级数 | 学生数 | 教师数 | 班级数 | 学生数 | 入学率% | ||
实验小学 | 红卫村 | 1906 | 70 | 27 | 1152 | 100 | |||
师范附小 | 双虹村 | 1939 | 53 | 22 | 931 | 100 | |||
城郊中小 | 中山村 | 1965 | 26 | 12 | 650 | 258 | 168 | 3574 | 99.8 |
横锁中小 | 圩 上 | 1958 | 5 | 4 | 85 | 74 | 61 | 903 | 99.5 |
安乐中小 | 老街上 | 1911 | 3 | 1 | 32 | 156 | 111 | 2477 | 99.6 |
曹坊中小 | 曹 坊 | 1919 | 4 | 3 | 75 | 153 | 118 | 3023 | 98.3 |
治平中小 | 治 平 | 1942 | 7 | 3 | 60 | 95 | 72 | 1250 | 97.5 |
方田中小 | 狮背山脚下 | 1942 | 7 | 5 | 62 | 85 | 68 | 1200 | 98.0 |
淮土中小 | 雷公坪 | 1941 | 7 | 6 | 100 | 156 | 131 | 3352 | 98.94 |
禾口中小 | 新 圩 | 1896 | 2 | 2 | 76 | 186 | 125 | 3392 | 98 |
济村中小 | 济 村 | 1936 | 1 | 1 | 26 | 109 | 89 | 1522 | 99.12 |
中沙中小 | 中 沙 | 1945 | 8 | 6 | 100 | 102 | 65 | 1611 | 100 |
河龙中小 | 河 龙 | 1942 | 6 | 6 | 106 | 67 | 53 | 868 | 98.4 |
安远中小 | 安 远 | 1927 | 7 | 6 | 210 | 210 | 171 | 4051 | 98.37 |
水茜中小 | 新庙下 | 1916 | 3 | 4 | 60 | 167 | 154 | 2941 | 98.5 |
湖村中小 | 湖 村 | 1914 | 9 | 5 | 216 | 107 | 74 | 1670 | 99.10 |
泉上中小 | 泉 上 | 1914 | 5 | 3 | 121 | 139 | 94 | 2722 | 99.01 |
合 计 | 2167 | 1063 | 36639 | 98.85 |
附:县实验小学简介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云龙书院改为云龙高等小学,教习7人,知县兼学堂监督,校址设城关西门。同年八月改名县立高等小学。民国5年(1916年)易名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民国13年称宁化第一小学。民国16年,私立鳌山高小并入,改称宁化县立云山小学,改校长制为委员制,次年又恢复校长制。民国21~23年停办。民国24年秋借连岗中学校址复办,翌年4月改名宁化县立翠华小学。民国26年起先后改名为宁化县第一区县立龙门中心小学、宁化县龙门中心小学。民国29年9月改为城东镇中心学校,校址与县政府仅隔一墙。民国34年2月至解放前夕又名曰城东镇中心国民学校。
1950年2月更名为县立城东中心小学,有14个班,589名学生,22名教师。1957年8月改为宁化城关第一中心小学,有17个班,840名学生,24名教师。1966年校址迁至北山脚下宁化一中右侧,拥有教学楼1座,教室14间,办公楼1座(1985年拆除扩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改名宁化城关红卫小学,有14个班,758名学生,29名教师。1978年被定为县重点小学。次年1月命名为宁化县实验小学,1980年11月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省112所重点小学之一。自1977年以来分别被评为县、市、省教育先进单位。迄1987年有27个班,1152名学生,70名教工,校舍总面积由解放前的520平方米扩大到5827.3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