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二十五 第二章 兵役

2010
04/14
09:28
《宁化县志》

一、强征役

民国22(1933)6月,国民政府颁布《兵役法》,规定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孤独子缓役,残疾者不征,定期抽签的壮丁按号顺序入伍,后因无人自愿入伍只好采用强迫服役,强抓、买卖、顶替均有,群众称之为抓壮丁。民国26年宁化开始按《兵役法》征兵,使用强迫乱抓手段,被抓者纯属农民、手工业工人和城镇贫民,抓后捆绑监禁押解,形同罪犯,不少被折磨致伤致残致死。如此征兵,每年少则四次,多则十几次,青壮年为躲避壮丁,四处逃奔,造成官逼民反,不得不反的局面。民国27年春,湖村联保主任邱大彬数月间抓丁30余人,还在龙头村开枪打死欲逃壮丁周罗祥、陈忠惠,激起当地壮丁的武装暴动。在当时县政府的文件中亦载称:惟自实施《兵役法》以来,成效欠著,流弊滋多……役龄男子铤而走险,为匪者有之;毁坏身体者有之;逃亡四方者有之;聚众暴动者有之。

  民国348月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下令全国停止征兵一年。但省保安司令部下令,临时在宁化征兵129名,实征40名补充省保安第五总队。民国37年征兵任务655名,只完成108名;民国38年征兵任务1327(是征兵任务最多的一年),只完成92名。民国2638(19371949),共征壮丁5216名,历年结欠新兵2867名,占总任务的1/3强。

二、志愿役

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苏维埃政府在宁化实行志愿役制度。在共产党、红军部队优良品德的感召下,尤其是县、区、乡苏维埃政府开展扩大红军部队(下简称扩红”)的运动后,全县广大适龄劳苦大众都积极报名志愿参加红军和地方游击队、赤卫队;民国1823(19291934),有13777人志愿参加红军。民国225月,在中共中央创建一百万铁的红军的号召下,宁化县模范营、模范团整营、整团加入红军。仅淮土区在8月份报名参加红军的就有700多人,9月份的头五天又有300多人报名参军,成为福建省扩红模范区。禾口区与淮土区展开扩红竞赛,成为全省扩红先进单位,福建省苏维埃主席张鼎丞亲笔书写我们模范区的光荣牌,授予禾口、淮土区。

  民国345月,国民党在兵源不足的情况下,以抗日救国名义在全国推行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及优待办法,宁化有500余人报名,从军70人。

  建国初期沿用志愿役制,动员、号召爱国适龄青年志愿报名参军。宁化县19501954年秋,每年都有数百名青壮年志愿报名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和参加抗美援朝。

三、义务役

1954年冬国家试行《兵役法》,实行义务兵役制。当年12月首次征集义务兵216名,翌年春又征集250名。19557月起,宁化县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实行义务兵役制。

  自实行义务兵役制后,基本上每年征兵一次,每次征兵全县都有近5000名适龄青年报名,经乡镇、区政府登记、初审、目测、初检和县兵役部门体检、政府审查合格后,把优秀的青年送到部队。1984年前由部队派员到本县接收兵员,1985年后由本县派人送到部队。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伍传杰】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