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二十五 第二章 兵役

2010
04/14
09:26
《宁化县志》

招募壮丁、考选武士的制度始于西汉,盛行于宋,但宁化县应募者甚少,仅一些因家庭不睦、乡里不容或游手好闲之辈和生活无着者应募。当时有“少儿当兵老了归”之说,乡民视从军为畏途。

 

  世袭兵役制,源于三国、两晋,盛行于南北朝,宁化在元、明、清三代都实行世袭兵役制。元初,1570岁的蒙古族男子“尽佥为兵”,后因兵源不足,在全国各地每20户汉人中征一兵,无兵者出钱。宁化世袭兵额为120名。明代宁化置有军田690亩,分布在城郊、水茜、安远、禾口、治平等兵屯,每屯有世袭军户100户,兵120名,田百余亩,其军户世代服兵役。清代沿袭明代军田260亩,立军户百余。自万历(1619)后,寇乱叠起,各兵屯军户弃田散逃,宁化的世袭军户至此消迹。

 

  清末民初仍沿袭招募壮丁制,宁化每年招团练和兵勇50名或80余名。民国421(19151932),路过宁化或短暂屯扎的南北军阀亦实行募兵,实则强拉、硬派。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伍传杰】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