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十五 第二章 商品购销

2010
03/24
11:09
《宁化县志》

    百货  解放前经营的多是福州、上海等地生产的日用品,如头梳、剪刀、针线、牙刷、肥皂、毛巾、袜子、鞋帽、文具等小商品。解放后始经营玻璃器皿、塑料器皿和铝制品,其后又增加手表、缝纫机等商品,这些商品不仅销量日增,且花样不断翻新。50年代中期,热水瓶开始在农村普及。70年代末期,手表、缝纫机几乎家家都有。1987年,宁化商业部门销出主要商品:火柴5389件、肥皂13706箱、保温瓶25200个、缝纫机4013台、手表15400只、皮鞋1 4600双、胶鞋308100双、机制纸68吨、钢笔37400支、铅笔614700支。

    日用杂品    1984年日用杂品纯购进366277元,纯销售919611元。1985年日用杂品纯购进433770元,纯销售598022元。1987年全民商业销售木炭1029吨、草席13400条、日用瓷器76万件、陶器2万件、铁锅1300口。

    针纺织品    解放前宁化的纺织品购销以漂蓝、缎鸟、白棉布、夏布为主,印花洋布销量甚少。民国28(1939)购进各种棉布31420匹,哗几4匹,香云纱10匹,汗衫、手帕、袜子等6411(每打12)。解放后,针纺织品花色品种增多。1954年起政府对棉花、棉纱、棉布实行统购统销,定量供应,起初居民、农民同量供应。19601963年农民每人发布票25尺,另有部分奖售布票。后来又同量供应。1960年县商业局统一印发购货证,凭证供应针织品。19613月施行针织品凭票供应。19649月起对出生、死亡者给予布票、棉票补助,出生(一、二胎)每人发布票6尺、棉票1市斤,死亡每人发布票5尺。1966年起购棉改由户口所在单位提供证明。1967年针织品减收布票。197712月对化纤混纺布按含棉量比例收票。19835月对各种针棉织品临时免收布票。198412月取消凭证,敞开供应。据商业部门统计历年棉布销量:19536794万米,196013055万米,19623975万米,19658846万米。并售出化纤布226万米。1970年销售棉布12946万米、化纤布2937万米,还销出混纺布561万米。混纺布得到广大顾客喜爱,销量逐年上升。1985年销出混纺布21475万米、棉布13618万米、化纤布5435万米、绸缎19万米、呢绒25万米1987年销出棉布110万米、混纺布1327万米、化纤布504万米、绸缎38万米、呢绒18万米。与此同时,汗衫、棉毛衫、运动衣等销量也与日俱增。仅卫生衣一项,19571985年每年都销出153万件。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仕鹏】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