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十五 第二章 商品购销
宁化农副土特产品以稻谷、猪、家禽、土纸、木材、香菇、红菇为大宗。商贩收购后,粮食多销长汀、永安;家禽销往永安、沙县、顺昌、将乐;土纸、红菇、香菇、木材分别销往广东、汉口、福州及附近各县。禾口陶器亦运销江西各县。据民国33年(1944年)统计,宁化县主要农副土特产品年外销量为:稻谷1.2万吨、土纸1650吨、香菇14.6吨、大豆50吨、生猪1万头、木材2万株、花生25吨。
解放后国家对粮食、食油实行统购统销,对木材交易加强管理(详见卷十六粮油贸易、卷五林业)。
县供销社成立后,遵循“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积极向农村提供原料、种苗、技术、资金、运输、收购等方面的服务,为农副产品生产创造条件。70年代后,供销系统无偿支持生产资金79.5万元。本县逐步建立治平、安乐等乡土纸生产基地,禾口、淮土等乡烤烟、辣椒、茶叶、柑桔、油桐、白莲、席草、药材等生产基地。除种、养、加工产品外,还有各种野生动物皮张、野生植物油、纤维、淀粉等均由供销社销购。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总额,1953年为93万元,1957年达454万元。1958年“大收大购”收购总额猛增到780万元(由于过量采集造成资源枯竭),其中相当部分是空买空卖的预购,付钱未收货,1961年收购总额下降为374万元,是年起先后采取奖售换购、国家计划指导下的粮食议购议销,政府对紧缺的主要物资实行计划收购以控制货源;1963收购总额年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1967年-1969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收购总额再度下降,1970年后有所回升,1978年达1380万元。农业改革进入第二步(调整产业结构)后,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农副产品的品种和收购量都不断上升,1980年起逐步取消奖售一985年收购金额增加到3081万元。1986年大面积推广烤烟生产.使之成为农业生产多种经营的“龙头”,1987年收购烤烟63986担、土纸22781担、香菇
- 上一篇:第一节 生产资料购销[ 03-24 ]
- 下一篇:第三节 食品副食品购销[ 0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