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十二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010
03/04
16:18
《宁化县志》
3443

一、             城区

宁化自后唐同光二年(927年)设县署至宋初,共筑城墙280步(一步约1.66米),面积1.2公顷。设四门:东门“连冈”、西门“通赣”、南门“爱道”、北门“朝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增筑城墙500丈(一丈为3.33米),设上东门。开庆元年(1259年),以砖砌北门,架屋其上。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砌筑砖墙812.7丈、城楼5座、水门4座、窝铺60处。西门临溪,面积约61公顷。之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重建北门,万历三十年重建南门,崇祯元年(1628年)重建西门城楼。民国33年(1944年)兴修南门城楼作警报楼,城墙则屡有修葺。据记载,自宋绍定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288-1902年)的671年间,城墙因战事被攻破12次,洪水冲跨6次,天启元年(1621年)、崇祯五年、崇祯十三年、顺治七年(1650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均曾作过较大规模的整修,耗资甚巨。

随着历代城墙的兴圮,城区面积也在逐渐扩展。从宋绍定至明正德(1228-1521年)的287年间,共扩大19.3公顷。至1949年,城区面积约133.3公顷。自1957年拆建寿宁桥后,城门、城楼和城墙相继拆除,只留沿河墙基作防洪堤用,并于1958年、1964年和1982年分别作过修整。至80年代,因实施《县区总体规划》,城区居民大量拆迁,开辟许多新村,有北山新村、鸡山新村、早禾排新村、沙坝园新村、新建一村、二村、阁背新村、石科新村、河坑新村等。同时,在北郊、东郊、南郊开辟工厂区,南大街成为商业中心,中、小学校布于东、南、西、北各片,南、北大街相接,县与中心街交汇于城区中心,环城路逐步形成,将城区划为“田”形,面积扩展到266.7公顷。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仕鹏】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