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传统抒中国之美,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赢得信心
2018
06/12
10:03
新华娱乐
精益求精致敬匠心,在艺术的审美中获得思想的力量
王扶林导演的1987年版《红楼梦》多年来高居网友评分榜首,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赞赏。陈晓旭演《红楼梦》时,闭门把《红楼梦》从头到尾细细通读了两遍,做了本厚厚笔记。“黛玉葬花”前,她准备到夜深才睡。蒙眬中一阵噼啪响声把她惊醒,一看外面下着大雨。“哎呀,那些花怎能经得起这样的风雨呢!明天的香雪海不知会是怎样的情景。”她惦念着,一夜没睡安稳。这样的全情投入,在87版《红楼梦》中有很多。极致的演绎,精美的服装、场景、音乐一举成就“诗魂”的经典价值。
上世纪80年代初,杨洁拍《西游记》,在电视剧特技几近空白时代,边摸索边实践。拍妖道和孙悟空对打,剧组到野外选了块大空地,请来几位跳水运动员和一张大蹦床。运动员在蹦床上表演后空翻,摄像师仰着拍。这样的用心打磨,即便在杨洁口中“土得掉渣”,却成就一代又一代人不可磨灭的童年回忆。
到了张纪中拍《水浒传》,他到山东把原著里能找到的地方毫无遗漏走了一遍,最终还原了风雷九州的波澜壮阔;94版《三国演义》对角色、礼仪一丝不苟,在问鼎逐鹿的政权斗争中思考历史兴亡。进入新世纪,更是有了《大明宫词》唯美如诗句的画风,《琅琊榜》山长水远的意境素养,《赵氏孤儿案》的惊心动魄与侠胆义肠,一批优秀的演员,也在这样的一大批品质剧中脱颖而出,被观众和市场认可。
对历史剧的每一份考究、每一份重视,都是立足中国审美传统、观众现实需求的职责担当,昭示了不忘初心的精神初衷。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说,这些历史剧之所以经久流传,是靠历史精神的生动还原来震撼人,靠编导演员的功力和付出来感染人。先行者们秉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工匠精神,迎难而上,锐意开掘,使历史与思想、事实与价值达到恰如其分的融合。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马威】
- 上一篇:电视剧《平凡的荣耀》曝先导预告片[ 06-12 ]
- 下一篇:和雷佳一起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歌[ 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