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专家支招国产儿童电影:还只拍给儿童看,没市场

2018
06/01
10:19
新华娱乐

  访谈

  题材同质化、院线要支持

  新京报:目前国内电影市场,供孩子选择的电影类型多吗?

  饶曙光:家长经常出现困惑,因为他们带孩子去看电影,可能并不完全适合于孩子。因为我们是高度同质化的电影市场体系,所以现在观众的观影需求,选择度是比较低的。那么。如何来建设差异化的市场体系,培育观众群体让他们愿意看不同类型的电影,这是一个长期在孵育,但是一直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新京报:国产儿童电影曾有辉煌成绩,但为什么现在好的国产儿童片这么少?

  饶曙光:现在好的儿童片也不少,问题在于它们在市场公映的机会不多。一些优秀的儿童片,比如今年年初上映的《我的影子在奔跑》,市场反应不是很好,没多少人能看到它。现在的儿童片被称是三无影片,没有投资,没有明星,没有宣传。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市场结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的市场是高度同质化的,缺乏差异化的电影市场体系,没有给儿童电影提供足够的放映空间,他们难以有效地与自己的目标观众群体相衔接。

  新京报:对于提升国产儿童片现状,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饶曙光:我们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了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每年也举办相应的活动来推广儿童电影。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体制机制建设,也就是要建立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在院线建设方面,我们应该推进差异化市场电影的体系建设,这样才能够保障包括儿童电影在内的弱势群体的电影,能够有效对接自己的目标观众群体并且实现自己的良性循环。

  新京报:国内很多儿童电影都比较偏文艺风格,对于儿童来说可能看不进去,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饶曙光:这是儿童电影的一个永恒的争论。儿童电影是只针对儿童观众看,还是给更多的关注,尤其是父母看,这永远都是一个问题。因为儿童观众没有购票能力,都是由父母带着进电影院。如果选择一些文艺风格的,孩子看不懂。但如果看一些所谓适合儿童看的电影,《喜羊羊》也好,还是那些电视节目改编的动画片也好,作为成人观众也很难看进去。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观众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培养他们能够看不同类型的电影的习惯。如果电影能够进校园,可能情况会有改变。

  新京报:相比国外的儿童电影,国产儿童电影最缺乏什么?

  饶曙光:我们目前儿童电影的创作存在一些同质化的倾向,比如说关于留守儿童的题材就比较多,缺乏新的角度和新的表现。

  喜欢接近自己生活的影片

  新京报: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国产儿童电影?

  荣梓杉:《长江七号》,因为我和主角的性格差不多,但是我们的遭遇不同,所以对这部电影印象挺深刻的。

  新京报:最喜欢国产儿童电影中的哪些元素?

  荣梓杉:看外国电影《奇迹男孩》,我没有太多感觉,因为看不到我们学生生活的影子,只是挺同情片中小男孩的遭遇。但《长江七号》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有比较斯文的,比较调皮的,还有校园暴力,影片里的学校的场景其实跟我们现在差不多,我比较喜欢和自己的生活学习比较接近的儿童电影。

  新京报:你出演的《西小河的夏天》还在上映,这部电影你能看进去吗?

  荣梓杉:我以前在《山河故人》里面客串过,但是我不懂里面在讲什么,我看那个电影比较迷茫,去电影院就纯属看我自己的。但这部《西小河的夏天》我知道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一大部分原因在于我对这个剧本的了解,我们开拍前会做一些人物的解析,导演会给我讲一些角色,还有和片中爸爸、爷爷的关系,了解会更深一点。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马威】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