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陶艺让泥巴有了生命
选料、拉坯、修坯、上釉、装窑、烧制……走进宁化县石壁镇禾口陶器厂,传承千年的土陶技艺在这里延续,一件件陶器出窑上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彩的欢乐。捏着陶土,刮着陶坯,老艺人张标喜说起了自己的陶艺人生和宁化传统制陶业的故事。
17岁跟着父亲学陶艺
宁化陶器制作传统工艺已有上千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村民选取当地粘土,烧制缸、瓮、罐子、坛子等生活器皿。禾口陶器厂地处石壁镇陂下村,距宁化县城15公里,是全县唯一一家尚在生产的陶器厂。
张标喜今年59岁,是家族里的第五代制陶人。他生长在“土陶世家”,爷爷、父亲都是有名的制陶工匠。小时候,他经常在父亲张河仁的作坊里玩耍,熟悉泥土的味道,也早早接触了烧制陶器。“1982年,我17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做陶器,至今已有42年了。”张标喜说。
早年张标喜很贪玩,跟父亲学了一段时间,觉得手工制陶枯燥乏味。“这门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不仅能赚钱养家,还能结交朋友,不能丢掉,要认真学好。”父亲的一番话,让他明白了制陶的意义。
陂下村村民多为张姓,历来崇文尚武,清末武秀才张本田是张标喜的先祖。早在100多年前,张本田就办厂制陶,烧制的大水缸、大染缸远销江西、浙江等地市场。
张标喜长期跟着父亲在陶器作坊里学艺,慢慢地爱上了制陶。有时因事出门几天,摸不到泥土他还会觉得心里好像缺少点什么。“传统拉坯,就是将炼好的粘土放在轮车上,借旋转之力,用双手将泥土拉成器坯。”张标喜双手握住粘土,不停地塑造泥坯的大小与形状,汗水不时滴进旋转的陶坯中。
从一抔粘土到一件陶器成品,要经过选料、拉坯、修坯、上釉、装窑、烧制等10多道工序。“制陶的泥巴不是普通的泥巴,它是地下深层粘土,也叫陶土,选用好的陶土,制作的陶器不易开裂,纹路更细腻。”张标喜表示,制陶人都很尊重泥巴,因为他们手中的泥巴也有生命。
30岁接管 亏损的陶器厂
20世纪80年代,禾口陶器厂走向鼎盛期,产品畅销清流、明溪、江西石城等地市场。“当时人口发展快,外出打工的很少,家家户户酿米酒、腌酸菜,我们做的陶器一出窑就被人买走了,陶器贩子经常要排队等候。”张标喜说。
1992年,禾口陶器厂改制为乡镇企业,改做紫砂壶,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因市场低迷,产品积压严重,工厂长期处于亏损状态。1995年,而立之年的张标喜筹资收购了禾口陶器厂,开始自主经营,以生产水缸、酒缸、腌菜缸、汤盆、烤烟管等日常生活需求品为主,逐渐扭亏为盈。
从那时起,制陶就完全占据了张标喜的生活。“土陶制作技艺是门细致活,选料和拉坯要靠常年积累的经验,烧窑要善于观察窑情,把控窑温,这些细节都决定着陶器的质量和成色。”制作土陶的每个关键环节,张标喜都了然于胸。
张标喜延续着传统的烧制技艺,年产量并不大,市场需求量却有不断增大的趋势。根据客户需求,张标喜自制石膏模具,制作各种陶艺产品,色泽光亮,经久耐用。
2009年,张标喜筹资引进液压天然气窑,告别了柴和煤烧窑制陶的龙窑历史,开启了产品质量升级之路。2020年,他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引进电窑设备,制作工艺从原来的手工制作逐渐转变成半机械化制作,不断提升产品数量和质量。
在张标喜的制陶车间,摆放着8台陶瓷成型压坯机。捏泥、揉搓、拍打……尽管上了年纪,张标喜的双手依旧灵活,他走到一台压坯机前摆弄着,满是褶皱的大手操控着刮刀,在旋转的陶坯前显得游刃有余。
42年守护 千年陶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宁化有10多家陶器制作工厂,都是建龙窑使用木柴烧制陶器。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玻璃器皿、塑料制品大量上市,土陶市场不断萎缩,目前全县仅剩禾口陶器厂还在生产陶器,从业者平均年龄超过50岁。
眼看土陶传统工艺濒临消失,跟陶泥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张标喜早已习惯手握粘土的感觉,舍不得放下,也不敢放下。工人刘善全有着20多年的制陶历史,对此也深有同感,在他看来,客家土陶是不该被遗忘的传统技艺。
近年来,张标喜与时俱进,陶器厂每个环节的生产线基本上实现了半自动化,除了生产酒缸、菜坛、擂钵、汤钵、炖罐等传统陶器外,他还推出茶壶、茶杯、碗具、火笼等新品,细腻光滑,色彩均匀,不乏复古风味。
张标喜的土陶产品越来越出名,上门购买土陶的顾客也日益增多,但张标喜从不漫天要价。“根据客户需求和订制进行生产,年产陶器一万多件,产值超过30万元。”张标喜坦言,从泥料开始到烧成,大概24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过去整个车间需要近百人,现在20多人就够了。
张标喜是个农民,却比普通农民更懂得玩泥巴,能把普通的粘土做成酒缸、菜缸、茶具等30多样的生活器具。2022年以来,张标喜的儿子张旺鸿也爱上了制作陶器,成了家族里的第六代制陶人。今年2月,禾口陶器制作技艺成功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标喜被确定为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陶器厂成了当地文旅打卡点。前不久,宁化连冈幼儿园的小朋友穿着古装来到陶器厂,参观体验。
对于传承这项古老的技艺,张标喜有种天然的使命感。“打造陶器品牌,在电商平台不断推介新产品,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为客家土陶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张标喜表示,将不断创新制陶技艺,让土陶制品进入千家万户,进一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记者 赖全平 夏淑珍 张宝铃 通讯员 张淋淋
- 上一篇:涉案130万元,宁化警方侦破一起非法经营案[ 07-05 ]
- 下一篇:宁化县领导调研督导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