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化:畲乡竹海铺就幸福路
1月25日,一吃过早饭,宁化县治平畲族乡田畲村村民池金花就扛起锄头,前往自家竹山上采挖冬笋。
池金花一家现有竹山100多亩,每年笋竹收入5万多元,仅冬笋就能卖1万多元。“从去年11月份开始,我每天大概能挖冬笋30多斤,收入200多元。”池金花坦言,临近春节,冬笋价钱不错,每天有专人在村里收购,装车后统一销往杭州、上海等地市场。
治平畲族乡现有毛竹林15.9万亩,人均11亩,是三明市3个拥有10万亩毛竹以上的乡镇之一。笋竹产业成为治平畲族乡的支柱产业,也是竹农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2003年林改后,竹农成了竹山主人,育林护林积极性高涨。多年来,宁化县治平畲族乡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山地毛竹资源,先后成立笋制品专业合作社2家,引进竹制品加工企业11家、机制炭生产企业2家,带动4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笋竹产业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
治平畲族乡立足毛竹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毛竹特色产业。2019年,全乡完成毛竹低产林改造7900亩,培育丰产林基地3500亩,竹林抚育5万亩;加快发展林下种养业,其中林下套种黄精、七叶一枝花等畲药种植500余亩。2021年,治平畲族乡出售冬笋2200多吨,销售额4500多万元,笋竹产业总产值近7亿元。
自2006年起,在交通运输部门及各地共同努力下,治平畲族乡不仅建成了通乡三级公路和通往所有建制村的水泥路,还新建、改建了一批县道、乡道、通组公路和竹山公路,畲民竹山作业和出行越来越方便了。
近年来,围绕竹生态和畲文化,治平畲族乡旅游业风生水起,以前单靠笋竹为生的村民,迎来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春天。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治平畲族乡扎实推进生态产业化,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融入红色、畲族、客家文化,加快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畲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 赖全平 刘鹏翔 肖蕾 通讯员 刘娇

- 上一篇:宁化县领导开展春节慰问活动[ 01-27 ]
- 下一篇:宁化赖日臣文化研究会情暖九旬老人[ 0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