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静静”车间背后的田园欢腾

2020
01/03
06:46
三明日报

图为河龙贡米丰收景象。 (俞 芸 摄)


河龙贡米产业的确具有助力扶贫的实力:一方面,此米品质了得,宋代登上皇家餐桌,如今跃上厦门金砖国家峰会的国宴,又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另一方面,此产业投资少,市场好,增收快,有前景。当然,宁化种粮地理条件优越,宁化客家人勤劳肯干,这是推广种植的先决条件。


好风凭借力。宁化引进、培育、扶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明河龙贡米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从育种、种植、加工、包装到营销均统一标准,把产业做大做强,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尝到产业发展的甜头。


依托中科院谢华安院士,公司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作为技术支撑研发优质品种。目前,已从500多个种源中筛选出9个高中端品种。在产业园区内投资2600万元建设全自动化生产线,加工系列中高档优质大米。去年和今年均种植5万多亩水稻,去年产值破亿元。今年收获的2万多吨稻谷,“住”进了园区内的恒温仓库。产出的新米陆续运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的直销店,园区成品库存为零。


贫困户参与这一产业,实实在在地享受“特权”。他们优先与公司签订种植合同,不限面积;优先从公司领到免费种子,累计年均减少投入40万元;优先参加田间管理培训。更让他们欢喜的是,他们的稻谷成了“皇帝的女儿”——身价更高,比普通稻谷每50公斤高60元(一般农户的高50元)。公司的收购差价款年均60万元。去年,这个产业带动1260户贫困户种植8000亩,户均增收1.45万元。此外,优先安排260名贫困人口从事加工、运输、营销,年增收500多万元。中沙乡贫困户吴某明是位勤劳的种田人,可祸不单行,爱人病故后,女儿又生重病。沉重的债务未能把他压垮。他近几年种植河龙贡米,日子有奔头。去年,他一口气种了30亩,喜获丰收。今年一鼓作气,种了60亩。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阴寿玉 周志鸿 张坤明 刘才恒】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