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渠一桥总关情
2019
11/27
06:38
三明日报
水渠通水,破解了农业生产瓶颈,余昌发去年在这里流转了50亩的土地,种烟、种水稻,全家收入达20多万元。
在离村所在地不远的坊坑组田间,一派红火的丰收情景,村民们正在田间采收成熟的槟榔芋。贫困户邱石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邱石水因病致贫,主要以种植水稻为生。这些年,邱石水也一直在寻找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的路子,但组里通往外界的两座桥却成了“拦路虎”。坊坑组距集镇2公里,途中要经过两座桥,但桥梁窄小且年久失修,村民运送农产品主要靠三轮车。
“挂村的纪检干部到我家走访,根据实际情况,鼓励我尝试槟榔芋种植,并帮助解决了技术问题。但苦于交通问题,没有卖到好价钱。如今,县纪委协调相关部门,把出村的桥拓宽了,批发商直接到田里收购,价钱比原来高了,今年5亩槟榔芋就卖了1万多元,帮助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邱石水说。
一道水渠、一座桥梁,破解了农业用水、农产品出村的瓶颈,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扶真贫,真扶贫”的情怀。在县纪委的牵线搭桥下,该村与泉州市泉港区结对合作,发展莲子、槟榔芋、水稻制种等特色产业种植,办起农家乐,村财收入一年比一年好。2018年,村财收入达13万元,今年预计可突破1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42万元,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沈昌培 王福扬】 【责任编辑:茜茜】
- 上一篇:宁化河龙贡米开秤收购[ 11-27 ]
- 下一篇:香港吕氏基金向宁化三中捐赠爱心图书500册[ 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