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生都在寻找”
全国独一无二
兰发连是畲族。凉畲族人说,他们其实姓“蓝”。
1983年5月,蓝山县委党史办采访兰发连。2017年出版的《红军长征在蓝山》记录:兰发连“1932年在老家参加游击队,1933年3月参加红军,1934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参加长征。”
农历九月初九,符合农村习惯。九九重阳易记难忘,这笔记录尤其珍贵。农历九月初九这天,正好是公历1934年10月16日。而这个记忆得到了历史惊人的印证:10月16日,中央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从于都集结地开始向西突围,实行战略大转移。红三十四师临危受命,担任全军总后卫。
可是,在宁化县革命烈士英名录上,兰发连却被记载为红八军团战士,并且出生年份为“1901”。问题是,“1901”是所有兰发连档案中出生年份最早最怪的,实际应为“1919”。
“红八军团战士”,更加可疑。因为历史记载,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红八军团赫然在列。这显然与兰发连农历九月初九的回忆不符。
兰发连的下一代更想知道答案。他们从随身红军竹筒一路延伸出来,追随父亲的脚步,寻访失散的老红军足迹,并且一一记下故事。已故的杨永成就是其中一位,他和兰发连几十年未见,却互相一眼便知是红军战友。
他们还专门查找牺牲红军遗骸。唐盛利说:“每一位参加过革命的红军,都为新中国的成立流过血、受过伤,付出过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艰辛。这样的革命故事,如果现在不记录,再往后,我们的后代将无从知晓。”
同样在长征沿线寻访的,还有红三十四师100团团长韩伟之子韩京京。兰发连随身红军竹筒故事初露端倪,得知消息的韩京京,立即转告了三明市委。随后,三明迅速展开了跨省寻访。
全国独一无二!这不仅是红军发放的竹筒,还是经过长征的竹筒;不仅是随身红军竹筒,还是革命一生见证。蓝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谢文明说:“县里马上要对随身红军竹筒重新组织文物等级评定。”
7月1日,兰发连后代第一次赶到断肠明志的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墓前拜祭。他们说,现在知道陈师长的墓园在道县,以后一定年年来。
“闽西子弟,长眠异乡。山河呜咽,大地神伤……激励后人,勇敢担当。弘扬传统,实干兴邦。”泪水洒下祭文,这是无尽的追思,更是奋斗的宣誓!
- 上一篇:一个共同的信念,叫长征![ 07-09 ]
- 下一篇:闽江学院师生走进宁化“送教”[ 0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