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化数字里的红色记忆
2019
06/22
07:06
中国青年报
宣讲报告会现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强摄
中青在线宁化6月16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魏其濛 记者 陈强 李剑平 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婉莹)作为长征出发地之一的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有13700人加入红军队伍, 其中6000多人参加了长征,胜利抵达陕北的只有58人,而目前登记在册的烈士仅3301人,另一半则成了无名英雄。这是记者从宁化县革命纪念馆了解到的一组数字。
宁化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也是闽西北首块红色区域。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进入宁化凤凰山一带,点燃了革命火种;1933年7月,彭德怀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东方军入闽攻下泉上土堡,宁化全县成为苏区,境内共建立了3个县级、28个区级、190多个乡级苏维埃政权,以及党组织和群众团体。
宁化被称为“苏区乌克兰”,是中央苏区“扩红补给”重点县。当年,宁化全县仅13万多人口,十分之一人口参加红军;宁化人筹集粮食20多万担、油菜6万多石、布草鞋20多万双、钱款54万余元和大量被装支援前线,组织了2万多人次的担架队、运输队,担任支前后勤保障任务。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三明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其背后是惨烈的湘江战役。在日前宁化县举办的“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故事宣讲报告会上,宣讲人王莉莉讲到,1934年11月,踏上征程的中央红军在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进入湘桂边界潇水、湘水地区,遇到敌军共26个师约30万兵力的合力围剿。
为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中革军委发出强渡湘江战斗命令。主要由宁化、清流等闽西子弟组成的红五军团34师临危受命,面对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最终弹尽粮绝,6000名闽西战士血染湘江,换取了主力红军的西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魏其濛 陈强 李剑平 叶婉莹】 【责任编辑:茜茜】
- 上一篇:75年前这场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惨一仗……当年发生了什么?[ 06-22 ]
- 下一篇:80多年前的红军标语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0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