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水不忘挖井人 九死一生跟党走
2019
06/21
07:25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黄承衍就是28位幸存者之一。晚年时,他曾回忆道:“长征是对人意志、毅力和体力的极限考验,有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经历,以后的战争时期都不觉得艰苦。”回顾黄承衍九死一生的戎马生涯,就不难理解这句话了。他曾在遵义会议期间担任保卫工作,子弹打光的情况下,一个人对付5个敌人;部队全部过完雪山之后,总部通信连总结,他所带的通信班竟然3次翻越夹金山;在渺无人烟的川西北草地,干粮吃完了,树皮草根吃完了,他靠着沿途捡拾马粪中没有完全消化的黑豆活了下来,硬是跟上了部队。
“我从小听父亲讲长征故事长大,后来自己也当了兵。作为红军后代,我一直想去父亲战斗过的地方看一看。”2017年8月份,黄永昌沿着父亲当年的路线,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旅程。“我从宁化出发,在于都渡河,经过湘江战役遗址、遵义会议旧址、四渡赤水,翻越夹金山、腊子口,过草地,到懋功,最后到达陕北。”在广西兴安,黄永昌特意前往湘江战役纪念馆,用从家乡带来的米酒祭拜了牺牲的英灵。
谈及重走长征路的感受,黄永昌说:“一路走来,看到沿途村庄都建设得很漂亮,道路平整宽阔,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慨这一切都是因为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在黄承衍的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群众都说红军好,但究竟怎样好呢,我不清楚。后来听说红军打土豪分田地,一切为穷人谋利益,打倒压迫者,从此我对共产党和红军就有了些新认识”。
为百姓谋利益,为群众做实事——这是黄承衍的初心,也是千万个宁化儿女踏上长征路的初心。回顾那段军民情深的感人历史,缅怀那些壮烈牺牲的无名英雄,就是为了不忘来时路,更好地传承长征精神。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康琼艳】 【责任编辑:茜茜】
- 上一篇:门板当病床 阉鸡刀做手术 土坑为棺木[ 06-21 ]
- 下一篇:红军好作风 暖了百姓心[ 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