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一对一”结对,手把手帮扶

2018
01/03
07:07
福建日报
 
本报记者 方炜杭 林宇熙 通讯员 张丽勍 雷露微
 
    “不用种田还能领2400元分红!”近日,在宁化县河龙乡下伊村的一个小杂货铺里,46岁的刘德良把一本印有“贫困户股权分红证”字样的小红本递给记者,快速敲击着计算器,算上这笔分红,他今年各种收入累加已超2万元。
 
    “老刘今年脱贫,看来有戏!”邻居们对来“串门”的帮扶干部竖起大拇指。
 
    拉拉家常,想想办法
 
    瘦小的老刘有点驼背,18岁那年,他患上强直性脊柱炎,从此行动不便,干不了重活。目前,年迈的父母与他同住,12岁的养女在河龙中心学校读初一。早些年,为盖房还背上几万元债务,杂货店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这样的境地,让邻居们直摇头:“老刘脱贫,除非天上掉馅饼。”
 
    2015年底,河龙乡党委书记兰鹏走进了老刘的生活。
 
    宁化是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2014年,宁化探索出“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即3步精准确定贫困户、分类4种致贫原因、采取8种对症下药帮扶举措,较好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这一机制很快在全省推广。
 
    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宁化精准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特别是“老弱病残”脱贫成为最大的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2015年,宁化县派出1956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兰鹏成为省定贫困户老刘的结对帮扶干部。
 
    中央财政的贫困户专项补助资金3000元、县财政的平安意外险80元/人、乡财政出的意外伤害险30元/人……各级各部门的帮扶政策,一一落实到老刘身上。
 
    在一次拉家常时,兰鹏得知老刘会用电脑,一个量身定制的帮扶方案出炉了:在杂货店增设农村淘宝服务网点,帮村民网购日用品,每年可收入至少1万元;比较多个进货渠道,批发蜡烛等日杂用品,年增收2000多元。
 
  拉拉家常,想想办法,一户一策,量体裁衣。截至去年9月底,宁化新增404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950户1650名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方炜杭 林宇熙 张丽勍 雷露微】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