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邱泽华:自己种的菇特别香

2017
07/15
07:07
福建日报

 

邱泽华在大棚里检查新菌棒进棚前的准备工作。


    抓住机会 尝试种菇


    2010年,一名颜姓朋友看到邱泽华在困境中苦苦挣扎,又得知他曾经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便想帮他一把,一起合作做点事。


    “现在不少人种植食用菌,我们一起搞个木屑厂,生产木屑提供给他们。客户都有了,就是差人管厂子,如果你愿意,我出钱,你管理,收益四六分成。”朋友说。


    听了这个建议,邱泽华没有多想就答应了。“前面这40多年,经历了那么多磨难,连鬼门关都闯了几回,还有什么好怕的?朋友看准了市场,认为没有风险,才找我合作。”他十分感激。


    两人说干就干,租下场地,买来锯木、粉碎木材的机器,生产出来的木屑,专门供应明溪、建宁、南平等地的香菇、木耳种植大户,作为菌袋基质。


    邱泽华十分努力,每天除了安排好厂里的工作,还四处奔波跑业务,木屑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然而,生意红火的同时,“三角债”问题也来了。“一年内能结账的已经不错了,有的客户一拖就是两三年。几年下来,小厂的业务虽然揽了不少,却是负债经营。”


    欠账多了,邱泽华又开始四处讨账,这样的经历竟催生了他后来从事菌菇种植的想法。


    “有时候,在欠账的菌菇厂一蹲就是好几天,没事就看着工人们控制棚里的温度、湿度等。闻着特有的香味,我觉得是一种享受,就慢慢对种植菌菇产生了兴趣。”邱泽华笑着说,“本来是为了讨账,经常在种植户的大棚里耗着,借着这种机会,仔细看、认真学,几年下来,基本掌握了菌菇种植的技术。”


    2014年,邱泽华的一名朋友在明溪夏坊乡发展食用菌种植业,请他去帮忙。他想,这正是一个好机会,可以检验一下自己学到的技术。


    “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不小差别,我发现还有不少东西要学习。下班后,别人去休闲玩乐,我捧着书待在菌菇棚里继续琢磨。几个月后,我就能独立处理棚内任何工作,每一个程序都操作自如,甚至可以顶替农技人员。”邱泽华自豪地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张丽勍 薛希惠 魏桂莲】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