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日报专题:宁化山区毛竹村有个致富心愿
2016
08/02
07:05
福建日报
工人正将炭化好的产品从窑中搬出。
半成品加工附加值低
7月24日上午,在一阵竹香中,记者来到彭坊村,在宋青峰的带领下,拜访村里的竹加工厂。
前一晚,宁化县下了一场小雨。一大早,宁化县荣华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的工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忙着把长长的竹筷半成品搬到晒场。在一道白烟升起的地方,工人正生火烘干竹签半成品。旁边的厂房里,却看不见工人在生产,十来台加工竹筒用的机器全部处于停工状态。
这是一家日产量10吨左右的竹签半成品加工厂,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采购商压价,竹筷生产量大不如前。“生意没以前好了,我隔壁的厂亏了好几万元,我们只是勉强在维持。”
不只是荣华,记者走访彭坊村附近几家竹加工厂,偌大的厂房大多不见人影,只有少数几个工人在处理已经制成的半成品。记者询问老板在哪,他们均表示不清楚。
这些加工厂,多数靠代工生产竹筷和竹签维持运转。他们的产品,均为半成品,需要运往另外的地点进行成品加工。由于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他们的日子越来越艰难。
堪忧的现状,让彭坊村丰富的竹林资源难尽其用。宋青峰告诉记者,治平是毛竹大乡,全乡拥有毛竹林15万亩,人均约12亩,是全省重点毛竹乡之一。“彭坊村人均拥有毛竹20亩,村民们靠卖竹子收入会不错,但村里加工厂生意不景气,村民不得不到外乡寻找销售竹子的渠道。”宋青峰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游笑春】 【责任编辑:茜茜】
- 上一篇:宁化一粮食加工厂突发大火百分钟后被扑灭[ 08-02 ]
- 下一篇:一名退伍老兵的脱贫路[ 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