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工杆秤的守望者
2014
07/19
07:19
三明日报
宁化中心农贸市场有一间狭窄的小店面,面积只有5平方米。这是一家纯手工的杆秤作坊,也是宁化最后一家经营杆秤的老店。58岁的谢传北坐在小方凳上,手持一根圆形木杆,麻利地刨啊刨……
勤学做杆秤
谢传北祖籍江西于都,宁化城关人。1973年,谢传北17岁,就跟着在宁化湖村手工业社工作的父亲学做木杆秤。刚开始,他什么都不会,父亲让他从刨秤杆开始学起。
“将木棍锯成适当长度后,慢慢地刨圆,清除毛刺,初步打光。”谢传北说,别小瞧秤杆,做起来很繁琐,选秤杆木料也有讲究,要选弯曲度小、质地细密的木材,否则很难造出好秤。
两个月后,父亲又教他学钻秤星小孔“定星”。谢传北笑称自己笨手笨脚,开始时钻头老是偏离方向,常钻在手掌上,手掌总布满密密麻麻的伤疤。在父亲悉心指导下,一年后,谢传北对做秤的工序了如指掌,技艺益发娴熟起来。
选杆、刨杆、叨口、钉准星,包铜皮、装秤盘……木杆秤制作工序有12道之多,每一道都有讲究,马虎不得。钉纽也即定量,这是做秤的关键。为把秤做得精确标准,谢传北曾苦苦摸索过好长一段时间,杆秤以“星花”作为标识,“定星”之后就得“钉星”,把铜丝钉进秤杆秤星小孔里。“承15公斤的小秤要钉300个星,大秤有1000多个星,钉星是个细致活,得有耐心,不能急躁,要是把秤星钉坏,一把杆秤就可能报废了。”谢传北说。
“一般来说,一把10公斤的秤,误差不会超过0.3克,5至10公斤的小秤在乡下特别好销。”谢传北自豪道,从他19岁那年独立开店后制作的第一把杆秤开始,40年来他制作的大小杆秤超万把,从没让一把不合格的杆秤流向市场,也从未接到过顾客的退货和投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赖全平】 【责任编辑:丽勍】
- 上一篇:宁化省级文明县城总评迎来“模拟考”[ 07-18 ]
- 下一篇:省农业厅来宁调研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 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