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姐妹仨演绎“宁化合伙人”

2014
03/08
09:10
三明日报

郑桂兰(右)与戴秀丽正在为烧麦装盘
 

   锅里“捞”钱
 

   2010年,郑桂兰到龙岩上杭亲戚家喝喜酒,第一次吃上了“流动酒席”。“感觉很新鲜,当时宁化还没有,自己开一家‘流动酒席’的念头也是一闪而过。”郑桂兰说。


   2011年,庙前村有了首家“流动酒席”。“我在那家‘流动酒席’当过主厨,他们年底忙不过来就请我帮忙。”何水珠说。看到东家的亲友们吃得津津有味,她也有了自己办一家的想法。
 

   何水珠与郑桂兰一起商量,“最担心的就是怕没人请我们去做酒席,最放心的就是没欠账,但是资金周转快。”45岁的戴秀丽是郑桂兰的二嫂,听说她们又准备合伙挣钱,急红了眼。连夜找郑桂兰和何水珠,想合伙入股。“三个女人一台戏”。于是每人拿出1万多元,先后买来餐具、桌凳、冰柜、二手龙马车等,印上名片。2012年7月,“庙前流动酒席”开门迎客。“我和水珠是考虑了半年多才下定决心的。”郑桂兰说。“为了让客户满意,每档生意的菜单、菜价、桌价都让东家自己定,我们努力把每一档生意都办到东家满意、客人满意,办得既新颖别致,又符合农村人的口味。”郑桂兰说,“不包酒水每桌菜400-600元,刨去成本每桌也只挣60-100元,不多,姐妹们就挣个工钱。”


   2月27日,水茜乡沿口村赤岭头组曾生金女儿出嫁,早在十多天前就预订了18桌酒席。早上7时,“庙前流动酒席”开到这里。
 

   曾生金对笔者说:“过去,家里办喜事,要请左邻右舍来帮忙,开支大不说,现在大家基本上在外面打工赚钱,找人帮忙都难。流动酒席提供全套服务,我们不用操心买菜、请厨子、找人帮忙等麻烦事,她们拉着菜、带着厨子、带着锅碗、桌椅等各种家当,我只要提供灶台、柴火和水,连餐巾纸、水杯、牙签都她们都会帮你备齐。”“流动酒席”真是省事省心、省钱、不浪费。
 

   为了保证蔬菜、海鲜类食物的新鲜度,她们都是采取当天进货的方式。规范的运作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今年正月十二,我们接了城郊乡马元亭村的一个酒席。当天白雪皑皑,坐车就要坐一个多小时,天气又冷,我都很不想去。但是想想我们不能失信于人。”何水珠说。
 

   何水珠介绍,去年她们办了187场的酒席,平均每两天一场,单请小工的工资就花了6万多元。今年正月办了29场,下个月还预订了12场。“去年收入还不错,就是人很辛苦,每人分红有5万多元。”
 

   “这个月,我们要轮流去县里报名培训客家小吃,把咱客家小吃做得更地道,让咱家的菜品更上档次,名声打得更响。”三个女人又在一起合计上了。(张丽勍 刘才恒 陈兆煌)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张丽勍 刘才恒 陈兆煌】 【责任编辑:丽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