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祖大典:香火照彻的精神长廊
八方客:沸腾的乡恋
客家公祠的落成,为集中祭祀提供了物质条件。落成的当天,公祠就开启了首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
大典揭开了客家人祭祖新的里程碑。
世界客家人明确了自己祖先的发祥地之后,纷纷报名参加。出席首届祭祖大典的海外客家后裔有8个团体,142人。期间,由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香港、台湾等5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个客家团体代表研究决定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五为世界客属石壁客家公祠“公祭日”,并在“公祭日”之后开展“公祭月”活动。2009年起,祭祖大典升格为市政府主办的祭祖活动。
当庄严的仪式开始时,面对祖先灵位,顶礼膜拜的姚美良曾百感交集:“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如果没有祖先的庇佑,便如被人遗弃的孤儿一般,凄凉孤苦;便如失去根基的蒲公英一样,随着风雨漂泊沉浮。”可以告慰他在天之灵的是:客家公祠的建立,祭祖大典的举行,让客家人有了朝拜之地、朝拜之仪。而他的这一番肺腑之言,感念祖恩之心,也在家人的行动中得到最好的诠释:他的长兄——马来西亚居銮客家公会会长姚森良,先后21次率团来石壁寻根谒祖。17届祭祖大典,每届都出席。
一届又一届,不忘祖先不忘本的客家人一拨又一拨,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1991年,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总务张让生听从父亲的要求,一路辗转,最后搭拖拉机从连城到石壁来寻根。在他的带动下,各时期的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首领多次组团前来祭祖朝拜。
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总执行长黄石华教授不顾年事已高和身体不便,多次率团前来祭祖寻根,并为石壁客家祖地建设出力。
江西赣州兴国一名刘姓老人,吹着唢呐来祭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客家祖地的尊崇,对祖先的感念……
祭祖大典仪礼秉承中华民族传统,融入客家地方特色。2008年,宁化县凭借“客家祖地习俗”获得文化部第一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
17年来,祭祖大典场地建设也日益完善。2010年9月,总投资1亿元的海西(宁化)客家始祖文化园项目客家祖地扩建工程(客家祖地祭祀广场)开工。2012年9月,该项工程进入扫尾施工阶段,并将在第二十五届世客会期间投入使用。
随着石壁客家公祠的兴建和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的连续举行,客家人慎终追远、敬祖穆宗的传统得到复苏,推动了新客家运动的兴起。如今,它们已经成为传承客家文化和增强族群意识的心灵家园。(俞祥波)

- 上一篇:宁化安远网正式开通[ 11-15 ]
- 下一篇:泉州泉港区领导来宁考察[ 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