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梦想,在紫页岩上发芽

2012
10/22
07:57
福建日报

油茶种植,成为隘门村的主要致富路子

    治理水土的绿色梦

    “种好油茶、保持水土”、“全面封山育林”等标语在隘门村村居的墙体上随处可见。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宁化是仅次于长汀县的全省第二大严重水土流失区,隘门村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山体全部为紫页岩,持水性差,“下雨一刻水冲沙,三天无雨干巴巴”,只能种些地瓜,山脚一点点田地也成了“望天田”。“现在,山上有了油茶树和一点茅草,而在10年前还没有封山育林的时候,山几乎是光秃秃的,一到白露秋分时节,满山都是白白一片,都在晒地瓜干。”王荣长回忆说。靠天吃饭的隘门村,全村1032人,有一半以上在外打工。

    “这种岩土可能前一天还是石块,锄头都动不了,可是一场雨后,用脚轻轻一踩就成了粉末。”抓过一把紫色土,王荣长说,“紫色土种不出大树,但它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元素,特别适合种植油茶树,榨出的茶油色泽浓、香气足。去年,淮土茶油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油茶种植,成为隘门村治理水土流失和靠山致富的一条路子,县里也出台了扶持政策,对油茶园的路、沟、池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予以定额补助。“去年有一个老板来承包了1100亩山地,今年又有一个老板承包了3000多亩。”王荣长介绍说,承包商5年内将在水土治理的前提下种植油茶,村民每年可收取30元一亩的租金,并按照第一年油茶产出基数的20%收入取得实物。“一亩无人照料的油茶产油量不过五六公斤,而精心管理的亩产能达40公斤。去年,才租出了1100亩油茶树,留守在村里的一些人仅到山上给承包商打工就挣了15万元的劳务费。”

    油茶山上,一个个小型的蓄水池错落有致。油茶种植,按照“前埂后沟,坡改梯”方式进行着,即在山坡采取每隔20米左右修建一条内低外高的沟,沟边植草,沟尽头配置蓄水池。雨水从山边沟流入蓄水池,涝能排、旱能灌,油茶树苗全部种植在外高里低的坑内,可以蓄水保土。

    油茶林不仅护住了山体,也保护着山脚的家园和耕地。隘门村有630多亩耕地,以前只能靠天吃饭,年份好的时候一亩可以收200多公斤稻谷,年景不好的时候几乎颗粒无收。而现在,一亩稻田可以收400公斤了。

    一处叫塘家山的小山头上,立着一块硕大的红底白字的牌子,上面写着“进则全胜,不进则退”。今年3月,三明市水土保持工作誓师大会就在这片山头举行。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让隘门村人心里拥有一个走生态致富路的新希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杨毅涵 项裕兴 陈亮】 【责任编辑:丽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