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祥古村,人们期盼留下这片客家文化瑰宝
遗存的清代匾额
期盼留下这片客家文化瑰宝
沧海桑田,这个有着980多年历史的世外桃源,如今已悄然行走在消逝的步伐中。
在村中“绵衍堂”前,杨加亨指着已经破损的木梁介绍说,“你们看,乾隆年间的这座祠堂,因为年久失修,后屋的阁楼已倾斜了七八度,再不维修,倒塌将是必然的结果。”
“现在这老屋没人住了,木结构的房子一不住人就容易坏,维修要资金,即使有钱修,现在的技术也修不到原来的程度了。”杨加亨不无遗憾地说。
延祥的建筑依山而建,次第布列的群落约有20多处,这些建筑鳞次栉比,铅华洗尽,沧桑而古老。然而,就在这一幢幢深宅旁,不协调的的水泥房却紧依着。
“这些清代的建筑虽然好看,但住在里面并不舒适。村民们想改善居住条件,有不少就推倒了老房子,盖起了新房。”年过八旬的杨亲贤就住在与老宅紧依的水泥房中,“现在还住在老宅的人不多了,因为很多都年久失修已经倾斜,不安全呀!”“许多祠堂的题额匾牌、雕花木格窗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人出价收走了。”杨亲贤的话里含着无限感慨。
村干部们同样无奈,都是村民自家的房子,想拆根本拦也拦不住,“说实话,维修老房子比造新房子还难,比如,给老房子翻瓦,没两下子的能工巧匠根本完不成。”村干部也有苦衷。“大家都知道这些老屋的价值,但是延祥村没有列入国家和省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没有列入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村里根本没有能力来修缮,无序建房的人越来越多,古村落的味道已被严重破坏。”杨加亨说。
蓝蓝的天空,潺潺的溪流,悠悠的岁月,往昔的辉煌。古村,是我们的祖先凭聪明才智建起的一座座“博物馆”, 也是客家文化的一座风情园。 延祥,这个前人留下的古村落,看时,欣喜;看后,惋惜——她真的就要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古村的保护已迫在眉睫。当地村民希望,能像我省连城培田、清流赖坊等历史文化名村那样,保护好古村,开发旅游业,为世人留下这片客家文化瑰宝。(罗旺水 俞祥波)

- 上一篇:省文联党组书记张作兴来宁调研[ 10-18 ]
- 下一篇:合作社做“靠山”,安远槟榔芋“零距离”销沿海[ 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