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化一气站一月竟出2起事故 爆燃损害谁来偿?
二十多天事故调查没结果
事发后,宁化消防大队派人赶到现场。宁化消防大队的沈参谋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时,我们就到了现场,但没见到明火。我们清理了现场后,就将液化气瓶带回作瓶内液化气稀释处理。目前,液化气瓶和连接瓶灶的导管等都在消防大队封存。”沈参谋说,从现场的情况看,导管中部有明显爆燃痕迹。但由于现场没有明火,消防部门无法按照火灾事故来处理。我们根据家属要求,出具了现场的相关事实证明。
宁化质监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宁化质监部门随后也介入,经检查,马稳金使用的这个液化气瓶在安全检验合格期内。
宁化县液化气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在宁化独家经营液化气。公司林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说:“液化气瓶在合格期内,这起事故应当是人为操作不当。公司目前经营比较困难,无法承担额外的补偿。”
宁化县安监局有关负责人称,他们已牵头消防、建设、液化气公司等部门对这起事故进行调查,目前还没有结果出来。
6月27日晚,马老师来电话说,有关方面至今没有拿出事故原因报告。
液化气导管2年就要换
就液化气的安全监管问题,记者采访了市质监部门特安科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说,按照国家出台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8344-1999)标准,液化气钢瓶每4年必须检验一次,检验合格的瓶子在角阀位置套上检验环,没有或不在合格期内的要及时送检。同时,液化气充气站要有专门的经营许可证。
液化气瓶的减压阀、导管等附加设备,如何进行质量监管?这位负责人说,减压阀的生产厂家需要持有专门的生产许可证,导管也要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他表示,导管有一定的使用年限,最好2年左右更换一次。很多用户使用液化气忽略了这一点。
事故调查居然没找当事人
马老师告诉记者,他多次找到当地相关部门,但均得不到明确的答复。记者感到疑惑的是,当地有关部门声称已经对这起液化气事故进行调查,却不见有人找到当事人马稳金了解事故发生时的情况。而对于事故调查来说,这是最基本的。
三明闽中律师事务所的魏律师说,这起液化气爆燃事故,目前最重要的是主体责任的认定。作为公民,对一些部门的行政行为,有权通过行政诉讼等渠道,来维护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苏诗苗)

- 上一篇:省经贸委扶贫小组到下曹村驻村调研[ 06-30 ]
- 下一篇:宁化六中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 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