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畲乡巨变”①:纤纤细竹,挑起畲乡经济“大梁”

2010
10/19
08:10
宁化县新闻中心

 

   关键词二:全竹利用

    以前,治平的毛竹一直延续“挖鲜笋卖钱、砍嫩竹造纸”的粗放利用模式。

    “10多年前,一根毛竹只卖六七元,现在一根毛竹就能卖到20来元。”湖背角的竹农廖从明对竹产业发展带动原竹价格快速上升印象深刻。

    廖从明家里有200余亩竹山,上世纪90年代,因为路不通,毛竹出山难,廖从明从湖南请来3个篾匠,和他一起上山剖篾,然后卖给外县的竹胶板企业,每天能消耗20根左右的竹子,附加值比卖毛竹增加了30%。

    而如今,当年的篾匠廖从明,已经“华丽转身”,成为一家竹制品厂的老板。“20位工人,每天可加工500多根毛竹,生产竹签竹串、竹筷、竹香芯等。一根毛竹的附加值平能达到原始价值的1.5倍左右。”廖从明说,治平通往城关的路上,来往穿梭的货运车很多,但几乎没有看到一辆载毛竹的。山上建基地,山下建工厂。如今,遍布竹乡的16家加工企业,让治平的竹子做到了“原竹下山,产品出乡”,竹业产业化,使得竹子附加值大大提高,同时也让畲乡500多名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除了竹叶这一项,从竹枝到竹兜,我们基本做到了全竹利用,吃干榨尽。”范天建说起了一根竹子在治平的经历:竹子下山后,被山下的工厂,加工成竹签、竹地板、竹香芯、竹窗帘等半产品,就连加工留下的剩余物如竹蔸竹屑等,也成了商家抢手的“香饽饽”。2008年至今,乡里引进两家机制炭厂,把下脚料竹屑、竹兜等,通过机器压制,再干烧,变成用于烧烤的竹屑机制炭,产品大部分销往日本、韩国,年产竹碳1700吨,实现产值680余万元。

    近年来, 治平乡党委政府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大力培植笋竹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笋竹制品精深加工, 使竹产业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先后引进了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安利、华鑫竹制品厂,仁华炭厂、传博炭业有限公司等,由于竹加工业的发展,毛竹价格不断看涨,林改前眉径1尺的毛竹卖8元,现在涨到18元。华鑫竹制品厂老板赵建华说:“治平的毛竹贵,每根平均要比县城高出3元左右,仍供不应求。所以,现在安乐、曹坊等地的毛竹也开始流入治平加工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张瑞兰】 【责任编辑:丽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