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我见证了宁化教育的发展
30年,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3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段;30年,我在三尺讲台见证了宁化教育的发展。
我是一名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成长、共前行的教育工作者。从1978年被聘为一名村级完小的民办教师,到现在省级示范小学的特级教师,转眼间,已在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了30个春秋。30年里所走过的每一步,都亲身感受到宁化教育的发展与变化。追忆那过去的岁月,那封存在记忆深处的印象,就像浪花一样又鲜活地涌现在眼前,那难忘的一个个瞬间,已凝固成历史的永恒。
我不会忘记任教两年的那所村级完小。一座古色古香的旧宗祠,上厅与厢房是学生的教室,下厅和马堂是我们老师的宿舍。稀疏的瓦缝可以望见明月,倾斜的木板墙壁四面透风,春天屋漏遍地,冬天寒风直逼。学生六人共坐一条长板凳,教师两人合用一张办公桌。教师办公室里的最大件是上了锁的一个旧教具橱,其实里面"值钱"的东西也就是一把毛算盘、两块三角板、几盒粉笔而已。十个教师六个民办,放下教鞭,就赶快回家干农活,不然那十八元微薄津贴怎能养家糊口。八十年代初,我进入县城小学任教,城里小学的条件比村级完小也好不了多少,整个学校没有一座楼房,没有一块水泥操场。新来的教师住在由一座旧礼堂隔开的简易房里,天花板是老师自己用纸板钉的。晚上,老鼠在上面"跳舞",我们在下面遭罪。遇到下雨天,天上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只好用水桶、脸盆来抵挡。特别难忘的是那只有几个蹲位的厕所,便急了还得排队等待,急得直跺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宁化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高大的教学楼、壮观的综合楼、完善的实验楼相继拔地而起,功能齐全的多媒体已进入每间教室,窗明几净、管理科学的省级示范图书室让学生们流连忘返,现代化的电子备课室、丰富的网络资源,为老师的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粉笔加黑板,到幻灯片、录音机,再到投影仪、多媒体、互联网,一步一步地正走向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越来越科学先进的教学设备进入课堂,服务于教学,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减轻了教师的讲课负担。伴随着办学设施的改善,教师的培训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通过学历进修、外出学习、课改实践、课题研讨、校本培训等,让老师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学校已培养出一批省、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随之带来的是教学质量的飞速提高。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雄厚精干的师资队伍,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特色鲜明的办学成果,使老区百姓的孩子们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使一批批山区学子走出了大山,走进了高等学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转变。以前农家孩子读书是为了"跳农门",所以我们农村教师常用"穿草鞋还是穿皮鞋,拿锄头还是握笔杆"来鼓励学生学习,逼迫学生升学,而现在的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前教育只注重工具性的粗放作业,而现在更加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着重构建学生内在的完美的人性、品质、气质和意志。以前教学手段单一,学习空间狭窄,现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施及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运用,学习的空间在不断的拓展延伸,使教学双边活动更加形象直观高效。以前小学只重视语文、数学学科,现在是学科齐全、同等重要,还融入了外语教学,有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前的教师进修培训少,知识得不到更新,现在的教师要求继续教育,终身学习,走专业化成长道路,展示特长,让学生也受益匪浅。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和煦春风,聆听着和谐美妙的发展音符,我们教师的地位及收入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知识分子也成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教师的政治地位提高了;随着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提高了;随着教师职称的评定与改革,教师的经济待遇也在逐步提高;随着国家赋予知识分子"海阔任鱼跃"的良好发展空间,教师的工作环境也在不断改善。教师这一光荣而又神圣的事业一定会受到更多人喜爱。
30年,宁化教育为什么能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呢?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首先是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经济大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大发展。其次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政策得到了强有力的落实,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调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另外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加强了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加强了教学科研,将教育作为一门深邃的科学艺术来研究实施。并在全社会形成了尊师重教、科教兴国、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
我是改革开放30年的亲历者和受益者,30年教学历程又欣逢改革开放30年,在这样一个教育优先发展的美好春天里,回忆宁化教育的发展进程,见证山区教育的巨大变化,我有一种无比的自豪之感。我为自己选择了人民教师这个光荣岗位而骄傲,为自己这30年能全身心地培育祖国花朵而自豪。面对日渐广阔的教育舞台,我会牢记一位著名特级教师说过的话:特级教师既要珍惜奋斗后的成功,更要致力于成功后的奋斗。我将开始新一轮的耕耘、创造。精心育人,乐于奉献,勤勤恳恳地为党的教育事业,为宁化教育的发展繁荣再作新贡献。 (赖承栋)
- 上一篇:张延明:十年护林无火警[ 05-09 ]
- 下一篇:对构建宁化县食品安全联合监管机制的思考[ 0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