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赤脚所长”育种忙

2016
03/19
06:39
三明日报


培育牛角椒苗


  2009年至2010年,邹善林负责省农业厅的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筛选出一批适宜本地栽培的油菜新品种。他参加省星火计划项目5万亩烟后超级稻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同比增产7.6%,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11年,他从河南引进常春、金果等新品种梨,从成都引进四川冬枣新品种,精心培育,为当地落叶果树栽培提供品种新选项。2012年,他对26种牛角椒进行提纯复壮及品种认定试验,从中选出优质的宁化牛角椒。2013年,他负责水稻和甘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对100多个水稻新品种和52个甘薯新品种进行田间试验示范,筛选出一批适宜本地栽培的新品种,其中福宁薯12号、泉薯19号,亩产超万斤。


  2010年至2014年,邹善林负责台湾小黄瓜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推广种植1.2万亩,其单株产量3.8公斤至4.5公斤,亩产量4500公斤至6000公斤,亩产值达6000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015年,邹善林与宁化科协合作建立果、茶等科普示范基地,为全县农户及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利场所,基地也因此被称为“科技星火传播园”、“生产技术指导园”、“富民园”。


  每次下基地,邹善林都会骑上摩托车,载着肥料及农机试验生产材料,中饭大多在农户家解决。一天下来,尽管全身脏乱,累得腰酸背痛,但他从无怨言。长期与泥土打交道,什么时候该施什么肥,什么时候要摘芽、剪枝、喷药,他了如指掌,事必躬亲。他每次都热情地向当地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带动了雷广东、陈海生等一大批村民走上科技种植致富路。


  “第一次下乡到基地上,原以为只是站在田埂上指导农民做事,当我看到邹所长毫不犹豫地卷起裤脚下田插秧时,非常震惊。”90后张何树是农科所新成员,2011年刚从省农林大学毕业,他经常被邹善林不怕苦不怕累的行为所感动,慢慢地也爱上了基地农活。


  “从事优质品种选育,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邹善林坦言,农业是露天工厂,坐在办公室里搞农业只是纸上谈兵,他每年下乡进基地劳动均在100天以上,基地是他的主战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