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荣启:认准了,就一条道走到底
雷荣启(右)与制茶师傅看茶青
在外创业一波三折
2003年,拿着部队的安置费和平时的积蓄共15万元,他来到厦门。从跑业务开始,后来开了家鲜奶代理公司,销售奶制品。凭着活络的脑筋和不怕吃苦的勤劳,生意起初相当红火。不料所代理的牛奶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厂家市场严重萎缩,他的公司也跟着亏本关门,手头资金所剩无几。
有些沮丧的雷荣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厦门市政府推广的无公害猪肉连锁店。他很感兴趣,觉得有发展空间。于是邀了两个战友一起合作,四处筹集了25万元资金,一口气在思明区开了5家,卖起了猪肉。“那时候压力很大,一是不敢告诉别人自己在干什么。放弃部队的安置却跑到厦门来卖肉,别人听了要笑话的。二是顶着债务,万一做赔了,就没有退路了。”雷荣启回忆。
刚开始,由于缺乏资金,他和两个合伙人亲自操刀卖肉。那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每天早上5点,他就得在店里等配送车把杀好的猪送来。随后,他要对整头的猪进行分割,这是一个技术加体力的活。“每头猪可以分割成80个部位进行出售。刚开始,我弄一头猪需要一到两个小时。后来熟练了,最快的时候,我20分钟就可以。”雷荣启说。卖到下午4点收摊,中间没有休息。但部队成长的雷荣启顶住了。
卖肉也是技术活。瘦肉肥肉五花肉的比例,肉的损耗多少等都是学问。雷荣启边卖边学边琢磨,晚上脑子也没闲着,思量着如何让肉卖得更合理。很快,他能把一头猪的肉损耗控制在2斤以内;卖肉时他能把握一个分寸,既让消费者满意,自己又不吃亏。苦心经营下,生意渐渐红火起来,一个店铺一天可以卖10头猪,扣除一切费用,纯利润在50元一头。为此,他开始聘请员工,开展培训,自己安心做老板。
2004年,似乎老天要考验他。红火的肉店没开多久,碰上拆迁,肉没得卖了。在厦门呆了一段时间,没有找到合适的创业机会,于是又回到部队所在地莆田。在那里,经人介绍,他为一名做蔬菜生意的老板开车。期间,日本包菜脱销,雷荣启利用部队的人脉,为老板争取了部队的包菜销售,老板狠赚了一笔,他也获得高工资。可是,不安分的他3个月后,选择重新创业,投资10万元开起了汽车美容店。
那时汽车美容还是个新兴服务行业,雷荣启捕捉到这个商机,开得红红火火。谁知好景不长,原本只他一家美容店的街道,在极短的时间,雨后春笋般开起了十多家,其中不乏投资上百万的豪华店和品牌连锁店。竞争异常激烈,小打小闹的雷荣启很快败阵来,盘掉了店铺。之后,他在莆田招标做部队的一些工程,一干就是几年。
- 上一篇:张银珠:客家祖地的公益“女汉子”[ 01-18 ]
- 下一篇:张荣华:守望大山里的希望[ 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