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中国心血管病患者达3.3亿 这些不良习惯你占了几个?

2020
09/29
11:40
央视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张尼)近日,北京地铁乘客猝死事件引发公众关注。国家心血管中心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另据数据推算,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到3.30亿。

  9月29日,世界心脏日来临。这些关于心脏健康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资料图:一位学生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学习心肺复苏术。 董晓斌 摄

  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3.3亿

  2019年,《柳叶刀》上发表了这样一项研究——在对中国居民1990年-2017年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死亡率第一的是卒中,紧随其后的是缺血性心脏病,第三才是肺癌。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

  研究还显示,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中强调,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91%,城市为43.56%。

  《报告》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资料图 陈超 摄

  高血压、肥胖、吸烟……

  这些危险因素你占了几个?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

  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高润霖就曾结合《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发出提示:烟草使用、合理膳食、身体活动、超重与肥胖、健康心理等因素,应作为国人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给予重点关注。

  上述《报告》显示,1992年至2012年,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平均碳水化合物功能比从66.2%降至55.0%,脂肪功能比从22.0%升至32.9%。

  但与此对应,国人总的身体活动水平下降,超重与肥胖上升。1991年至目前,成年人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近一半。2016年至2017年,全国中小学生身体活动达标率虽有一定增长,从29.9%增至34.1%,但增长主要集中在小学及初中生阶段,高中阶段无变化。

  2002年至2012年,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从2002年的22.8%升至30.1%,肥胖率从7.1%升至11.9%。

  高润霖强调,研究证实,肥胖、超重和运动不足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报告》揭示的不乐观趋势,提示在饮食习惯、身体活动方面,人们应养成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吸烟对心脏的危害不容忽视

  除了饮食习惯,吸烟、抑郁症等因素同样会使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

  研究显示,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患病率为 21.66%,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的10.36%。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中国居民重度抑郁症患病率为 0.6%,重度抑郁症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本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心脏联盟和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曾联合发布了一项报告,研究显示,全球每年有190万人死于烟草引起的心脏病。这一数字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已增加了20多万。

  报告警示,五分之一的心脏病死亡是由烟草引起的,敦促所有吸烟者戒烟,以避免心脏病发作,并强调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更容易罹患急性心血管疾病。

  而在中国,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为50.5%,女性为2.1%。尽管从2010年至2018年,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呈下降趋势,但是控烟工作仍需要加强。

资料图:健身操表演。 吕明 摄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了解这些!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同时也上升到健康中国战略层面。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已经明确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

  作为个人,我们又该如何预防此类疾病呢?

  ——知晓个人血压

  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者等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建议血压为正常高值者(120~139 mmHg /80~89 mmHg )及早注意控制以上危险因素。建议血压正常者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高危人群经常测量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自我血压管理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认真遵医嘱服药,经常测量血压和复诊。

  ——注重合理膳食

  建议高血压高危人群及患者注意膳食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并戒酒,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食用烹调油。

  ——酌情量力运动

  建议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具有心脑血管既往病史或血压异常、血脂异常,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判断10年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20%)及患者的运动形式根据个人健康和体质确定,考虑进行心脑血管风险评估,全方位考虑运动限度,以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

  ——关注并定期进行血脂检测

  40岁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检测1次血脂。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

资料图:志愿者进行急救演练。中新社发 张勇 摄

  ——防范脑卒中发生

  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越高。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房颤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降低血压,控制血脂,保持健康体重,可降低脑卒中风险。建议房颤患者遵医嘱采用抗凝治疗。

  ——学习掌握自救措施及紧急就医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部位(心前区、胸骨后、剑突下、左肩等)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重,并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保持室内安静和空气流通。有条件者可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同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

  早期脑卒中发病的特点是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者麻木,突然说话不清或听不懂别人讲话,突然视物旋转、站立不能,一过性视力障碍、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症状逐渐加重或呈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

  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将患者放平,仰卧位,不要枕枕头,头偏向一侧,注意给病人保暖。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量快速到达医院。抓住4小时的黄金抢救时间窗,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可大幅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马威】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