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了这种“聪明药”能上名校进机关?真相很可怕
服药者多为学生和年轻人
美国有大量学生正在痴迷于“聪明药”,而利他林等“聪明药”原本是用来治疗儿童多动症、提高患者注意力的。
纪录片《药瘾》表明,在美国,“聪明药”甚至已经成为“人人必备”的抗压用品。根据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针对常春藤盟校的一项匿名调查显示,有将近70%的滕校学生承认自己服用“聪明药”;27%的学生坦言自己逢考必吃。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美国。去年6月,《国际药物政策杂志》发表的一项对美、英、法等15个国家和地区近3万人的调查表明,靠服用“聪明药”来增强认知表现的人数正呈上升趋势。
这项调查揭露,受访对象中,至少服用过一次“聪明药”的人数,从2015年的5%飙升到2017年的14%。其中,美国人的使用率最高,2017年达到近30%。而欧洲增幅最大,法国从2015年的3%增长至2017年的16%;英国从5%增加至23%。
毋庸置疑,这类精神药物确实会对人体构成十分严重的伤害。
早在2007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就发布通告,利他林应该在药品说明书中加入黑框警告,因为这类药品可能会增加用药者死亡以及身体和精神伤害的风险。FDA称,利他林可致血压升高或心率加快,所以高血压、心衰或甲亢等患者应慎用利他林。所有使用利他林的病人都应定期监测血压。
不仅如此,利他林还极易成瘾。
北京高新医院医务处主任兼戒毒科主任徐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从2017年开始接触利他林成瘾患者,总体而言,患者人数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2017年,大约有20多名利他林成瘾患者来我院就诊,但到了2018年,人数翻了一倍。在60多例患者中,大约有50%最终接触上毒品。”
“让人痛心的是,这些患者当中,绝大多数是学生和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大约在20-30岁,而我所接触最小的一位患者,刚满15周岁。”徐杰说。
正如徐杰所言,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聪明药”的服药群体大多数是学生和年轻人。在记者暗访的社交平台上,购药者几乎都是为了高考、考研和公务员考试接触“聪明药”。而由于药品提高了注意力,使大脑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他们的学习效率都出奇地高,成绩也能达到理想水平。

此外,还有一类人也在服用“聪明药”,那就是刚入职的年轻人。由于刚从校园踏入社会,职场的紧张、专业他们还不适应,精神压力通常都较大。这时“聪明药”成了“救命稻草”。
“面对杂乱无章的文件、一件接一件的工作,‘聪明药’能缓解我的焦虑,让我静下心来应对工作。”这是一位服用过“聪明药”的职场年轻人告诉记者的。据他介绍,这样的职场新人不在少数。
- 上一篇:孔明灯还是恐怖灯?小心你放飞的希望可能变成灾难[ 04-17 ]
- 下一篇:中国花椒“麻”遍日本 日媒:能让人回味无穷[ 0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