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

2019
01/10
10:47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十二个方面,包括历史方位、鲜明主题、奋斗目标、发展方式、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动力、发展保障、安全保障、外部环境、政治保证、治国理政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严密而又开放的内在逻辑,构成其理论的“四梁八柱”及科学体系。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本人曾提出了一个看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理论形态。其理由是在这些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包含着一系列新范畴、新观点,并蕴含着严密的理论新逻辑。[1]在党的十九大,对这些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又增添了新的思想内容,并把其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十九大贡献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十九大精神的核心内容。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就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的轮廓。“八个明确”是在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在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这一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做出了创造性的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及科学体系,就是围绕对这一时代课题的创新性回答进行构建的。本文主要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及科学体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有助于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内在逻辑及科学体系;从实践上看,有助于增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一、历史方位: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时代”一般是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状态为依据而划分的一定时期。例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等等。十九大报告所讲的“新时代”不是指人类社会历史意义上的划分,而是有明确定语的,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状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需要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把握。其一,关于新时代的依据:主要是“四个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取得一系列新成就极不平凡的五年,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的面貌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等。其二,关于新时代的含义:十九大报告从“五个是”做了阐述,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3]其三,关于新时代的意义:十九大报告强调了“三个意味”,即对中华民族而言,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科学社会主义而言,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对人类社会而言,意味着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关于“新时代”的论述,其重要性在于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历史方位,有助于开启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二、鲜明主题: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4]自从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主题词。[5]从政治学视角看,这句话之所以极端重要,是因为其涉及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涉及对中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及政体的选择问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要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6]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7]党的十九大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新发展理念、人民当家做主、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十四个方面,尽管这其中一些内容过去已有所提及,但在十九大报告中进行集中论述,这在理论上是第一次,为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行动纲领。

三、奋斗目标:阐明了“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

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为世界造福。中国梦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遵循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走和平、发展、合作和共赢之路。[8]十九大报告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做了新的战略安排,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9]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关于中国梦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奋斗目标,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四、发展理念:阐明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新发展理念

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0]自党的八大以来,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通常被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个矛盾的两个方面现在都发生了变化:从需要方面讲,人民不仅在物质、文化方面有更高层次的需要,还有对民主法治、人权保障、生态保护等更多方面的需要;从社会生产来讲,也从基本落后转化为逐步进入世界前列状态。所以,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论断。应该看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一般动力,人的需要与匮乏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初动力。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11]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必须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发展与创新。[12]

五、发展布局: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总体布局是

“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是总体部署,“四个全面”是主要抓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关系,需要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六、发展动力: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3]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重视国家制度体系及其制度执行力现代化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及政治学的创新。要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关键。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要坚决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关键环节,这不仅是因为一些不合理的利益已经固化并制度化了,要破除藩篱就必须改革不合时宜的旧制度,更重要的是,构建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方式等也需要新的科学制度予以保障。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体现在制度建设上,就是要通过各项改革措施构建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统筹推进党政军群机构改革,这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七、发展保障: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4]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15]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和社会生活就不能良性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16]所以,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等。要不断提升全民族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辅相成。

八、安全保障:阐明了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与方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17]新时代的强军方略是要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要全面深化军队和国防建设,坚决维护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与维护世界和平。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在国际上“树大招风”效应日益显现,国家安全环境既出现了有利的方面,也出现了复杂化的情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例如在南海、东海及朝鲜半岛等方面所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崛起与遏制并存。面对新时代,实现中国梦要有强军梦做支撑。

九、外部环境: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理念

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8]在对外关系方面,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强调中国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在国际关系方面,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要进一步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十、政治保证: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并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一总要求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总要求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线、统领、根基、着力点、领域和质量等,强调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要全面持续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和长效机制,对腐败零容忍等等,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目前,在推进党的建设的现实实践中,强调树立“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十一、治国理政世界观方法论:阐明了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创新成果作为治国理政的世界观方法论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这就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加强社会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及阶段性特点,保持战略定力。强调妥善处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全局与局部、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关系。[20]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八个方面的执政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等方面的本领。

十二、治国理政价值观:阐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

治国理政为了谁,依靠谁和成果由谁享有,这是治国理政的核心问题。十九大报告的主题词之一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含义就是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要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含义,坚持治国理政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治国理政的成果和红利由人民群众共享。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幸福梦。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历史方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主题,以“新目标”即“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社会主要“新矛盾”,以五大发展为“新发展理念”,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发展布局,以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安全保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外交理念,[2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世界观方法论,以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为政治保证,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治理指向,以“人民为中心”为主体力量和理论灵魂。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形成了既严密又开放的理论框架及科学体系。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及科学体系,有助于把握其主要内容及精神实质,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有助于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5][6][8][12][15][16][20][21]范文.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内在逻辑[J]. 行政管理改革,2017(10).

[2][3][4][7][9][10][11][13][14][17][18][19]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26.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马威】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