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业科学家在阿联酋沙漠中种出海水稻
沙漠里种水稻——
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科学家硬是完成了
在迪拜沙漠里种水稻缘于一份跨国邀请。得知袁隆平领导的海水稻团队在中国测产成功后,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穆罕默德迅速派员与海水稻团队取得联系,并于2017年11月邀请海水稻团队赴当地沙漠开展水稻试验种植。
“刚接到邀请时还不大相信,后来经过多方查证,才证实此事。”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坦言,“起初我们也有些担忧,毕竟当地的土地状况与中国不同,我们对试验种植心里没底。但一想到即使失败,也是人类水稻栽培史上的一次重要尝试,我们最终还是接受了邀请。”
盛夏的迪拜沙漠酷热难耐,气温高达近50摄氏度。车窗外满目都是白茫茫的盐碱地和连绵不断的沙丘,偶尔见到几株沙漠植物孤傲地屹立在漫漫黄沙之上。驱车一个多小时后,记者来到位于迪拜东南方沙漠中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迪拜试验基地。阳光明晃晃的,热浪扑面而来,鸡蛋放在地上不到3分钟就熟了。
这里存在诸多不利水稻生长的因素,包括极端昼夜温差、地下高盐度水位、低湿度、缺乏淡水、沙尘暴、缺乏土壤团粒结构、缺乏种植资源等。比如6、7月时,迪拜的地表温度可达54摄氏度以上,昼夜温差最大可达30摄氏度以上,沙漠地下7—8米即为盐度高达1.6%的咸水,土地表层为细沙,地下50—80厘米就是风化岩石结构。
“每次做田间调查,身上汗水像下雨一样往下淌。双脚被厚实的胶鞋焐出了疮,裤子经不住每天洗三次的折腾,坏了好几条。调查本就像被水浸泡过一样。”项目生产队长张树臣掏出自己的调查本,上面几乎每一页纸都凹凸不平,字迹已经被汗水浸得一片模糊。
看到张树臣手臂上被牛虻咬出的累累伤痕,记者忍不住问:来迪拜这么久了,时光难熬吗?张树臣毫不犹豫地摇摇头,他说:“我只是一心想把工作干好,趁着现在还有精力,给后人提供点基础数据。特别是在其他国家尝试失败之后,我们中国人干成了,就很骄傲。”
搞农业研究30个年头了,张树臣还坚持在田间地头,他说这是受了袁隆平的感召,“袁老年近九十,却仍然坚持在田间操作,让人非常敬佩”。袁隆平曾说过:“书本知识和电脑技术也都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所以,肯定要到田里去。”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并非直接种植在海水中。“在淡水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下,海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或可解燃眉之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海水稻种植不仅节省了宝贵的淡水资源,更因其不弱于甚至超过淡水稻的亩产水平,有助于中东北非农业技术水平实现整体提升。
据了解,迪拜也请过其他国家的专家来种水稻,但都失败了。中国专家迎难而上,通过不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获成功。“海水稻的成功试种对滨海沙漠地区是一大福音。”阿布扎比酋长国西部发展委员会委员穆罕默德·萨利赫·穆罕默里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同为滨海沙漠地形的阿布扎比西部来说,海水稻的成功试种经验尤其值得学习。它证明,在沙漠中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链并非不可能。
得知海水稻成功试种的消息,阿联酋网友纷纷在社交网络上转帖,点赞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所作的贡献。网友沙赫德评论说,对于所有沙漠化国家,尤其是中东和非洲地区而言,这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网民艾伦评论称,这是一项关乎全人类生存问题的巨大贡献,将对世界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网友阿布夏克认为,这将大幅提升阿联酋的粮食自给能力,期待品尝到海水稻大米。
- 上一篇:驴被狗吓后撞损汽车 警方:狗主人车主达赔偿协议[ 08-14 ]
- 下一篇:台风“扎堆” 3条雨带“盘踞”大江南北[ 0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