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聚焦抑郁症患者群体:"我不是脆弱 也不是精神病"

2018
08/10
09:12
央视网

  资料图:南京志愿者街头“求拥抱” ,呼吁关爱抑郁症。泱波 摄

  带着面具的生活:你不会发现我是个病人

  辛拉(化名)的办公桌上,长期放着一个药盒,里面装着15颗舍曲林(抗抑郁药物),这是她一周5天的药量,每天3粒,一周吃完,再装新药。提醒辛拉吃药的闹钟每天下午4点准时响起,她一天也不敢落下。

  这一切都始于今年3月,辛拉在北京安定医院被确诊为重度抑郁。

  何为抑郁?有着十余年心理科工作经历,现任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健康促进与管理委员会秘书长的胡三红给出定义,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常伴随焦虑发生。临床体现为“三低”——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动力不足,且持续至少2周以上。

  胡三红解释说:“抑郁症首先是病,如果你发现自己对万事都提不起兴趣,莫名感到悲伤,消极厌世,害怕社交、入睡困难,甚至有自残自杀行为,那么你很可能罹患了抑郁症。但其发生的原因,医学上并未找到根源。”

  辛拉也觉得自己找不到病因:“我问过自己,怎么会这样,但我也不清楚,我的生活条件其实并不差。”

  实际上,辛拉的生活境遇和常人并无两样。硕士毕业留京工作,只要勤奋一点,每个月工资也能上万。双亲有着稳定的收入,身体健康,在老家有车有房。她告诉记者,自己以前一直是父母的骄傲,不敢说优秀,但也算过得去。

  “如果我不告诉你,你一定不会发现我是个抑郁症”。为了把这份父母的骄傲延续下去,辛拉选择隐瞒一切,带病工作。从事新媒体工作的辛拉,每天都忙于写稿。“突发新闻,话题稿件,几乎每天都有文章写,有时候甚至一天写完两篇。”

  为了保住这份还算体面的岗位,辛拉顾不得医生叮嘱的多休息,多放松。领导安排的外采从不拒绝,哪怕暴雨或暴晒,只要有任务,她都即刻出发。“做媒体的,哪有不吃苦的啊!”辛拉笑着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马威】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