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员在花式“围猎”中倒下:装疯卖傻 拒不交待问题
丢盔卸甲:遭遇人生“滑铁卢”
——从老板的“老大哥”到商人的“囊中物”
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
在怒江当地很多老板眼中,侯新华是讲义气、重感情的“老大哥”——只要不太麻烦,他都会动用自己的权力帮忙沟通、联系。心安理得,是侯新华经常提及的一个词,意思是“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我帮他们打招呼,事后很多老板也会对我表示感谢,我觉得心安理得,毕竟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绝大部分商人都是纯粹的利益关系,他们给我送钱,我帮他们办事,这种礼尚往来也并不违背什么”;
“这是双赢之举,既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也帮助了别人,成全了自己‘地方父母官’的美名”……
他不但不悬崖勒马及时收手,反而自我安慰寻找理由,直至肆无忌惮。收受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回扣359万余元;收受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所送存有215万元银行卡一张以及人民币现金64.8万元;收受某房地产公司所送钱物合计139万余元;收受某矿石老板所送象牙工艺品2支;收受豹子皮一张……翻开侯新华案件的卷宗,一组组记录让人触目惊心,这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事实,难道就是侯新华口中的礼尚往来,让他心安理得?
事实上,彼时的侯新华已经在权钱交易的泥淖里越陷越深,迷了双眼。而楚雄州的另一些商人使出的“围猎”术,更是让其着了道,无法自拔。
“以往打交道的商人多数是直接请我帮忙,帮忙后再作出表示。忙帮完了,大家各取所需,合作也就结束了。但他们则是更多的与我聊之前的项目、各种趣事、吃喝玩乐,仿佛只是想与我关系更近一些,其他的事情从来不提。”提到这些老板,侯新华悔恨地说,他本想将争取来的这些商人投资做成人生中最大政绩,却成了最大的败笔。
回想他们“围猎”的全过程,其间侯新华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圈套。然而,他在矛盾中不断进进退退,一边犯错和害怕,一边心安理得安慰自己“那都不会是问题”。
“漫不经心的交往中,打探我的各种信息,便于投我所好”“让我感觉自己是他们利益集团中的一员,为他们奔走”“母亲在省城做手术,我连秘书长都没有告诉,但这些商人凭借他们特有的‘嗅觉’,竟然打听到了,到宾馆看望、送上了两万元钱”……
“围猎”时,这些商人会让多名女老板与侯新华接触。“与这种儒雅气质的美女老板交谈,软侬细语,十分悦耳,令我感到心旷神怡。难怪古代文人墨客身边常有几名红粉知己。”就这样,侯新华在灯红酒绿之间将纪律和规矩抛之脑后,一次次倒在了温柔乡……
之后这些“老板”提出请求,希望在项目推进方面得到支持。侯新华便不顾实际,强行推动下属县市与该企业项目合作。“当时几个县曾对项目及合作模式有质疑,参与积极性不是太高。于是,这些商人就提议让我出面联系一下。”侯新华说,“当时为了全力推进项目,还调整了两名推进不力的干部,让他们换岗‘历练’一下。”
部分项目重复开工、开工即停工,动辄百亿元的项目加重了所涉几个县市政府的债务风险;为一己之私,置组织原则于不顾……可见,已经成为“猎物”的侯新华,利令智昏到了何种地步。他的这一作风,也引发楚雄州不少干部的不满。
人怕的不是做错事,可怕的是做错事以后还一错再错,更可怕的是做错事后还盲目自信没有错。“自己却盲目地自信能常在河边走从不会湿鞋,自信自己能凭一己之力应对好这一切。”侯新华后悔不已。
- 上一篇:“天空之镜”变垃圾场?景区呼吁携手保护盐湖环境[ 08-01 ]
- 下一篇:打爆你手机的骚扰电话,这回终于有治了![ 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