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拼多多山寨路线能走多远?消费者吐槽不妨碍资本热捧

2018
07/31
08:46
央视网

  “宽进严出”管理现隐忧

  自2017年拼多多从自营商品彻底转向第三方商家入驻后,拼多多采取的管理方式一直是“宽进严出”:所谓“宽”,是指商家入驻门槛不高,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并通过系统自动审核,商家就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商品;所谓“严”,是指平台对商家的后续管理很严格,包括对销售问题产品、假冒产品的商家处以冻结交易金额并进行10倍罚款的惩戒。而这一宽进严出的模式,一直以来也饱受争议。

  2018年6月,部分触发拼多多处罚规定的商家,聚集在拼多多位于上海金虹桥国际商务中心的总部,有人甚至身着“拼多多,还我血汗钱”字样的白色T恤衫出现在楼下“维权”。事后,拼多多方面回应,聚集现场的14名商家均为“问题商家”,其中7家存在售假情况,6家存在商品描述不符情况,1家存在虚假发货情况。

  今年1月,阿里发布了一份《2017年知识产权年度报告》,指出淘宝的制假售假商家正向微信、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转移。值得回味的是,多年前淘宝刚刚崛起的时候,同样因为快速发展背后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而遭遇舆论炮轰。直到最近两年,阿里集团仍然在为打假花费巨大精力。

  “我是真心认为阿里巴巴花了巨大的代价在打假,几乎它用的方式方法跟我们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一些具体的执行严厉程度上略有差异。”在上市前夕的媒体沟通会上,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回应治理假货问题时如是说。黄峥感慨,打假不仅需要花费很多资金,而且过程极其复杂。整个流程环节要录像取证、检测,所有钱都由平台负担,甚至有赔钱的可能,但拼多多会坚持打假。

  但显然,狂飙进入资本市场的拼多多,还未来得及兑现“坚持打假”的承诺,就已经因其上市后的瞩目而迅速转入了山寨、假冒商品频出的舆论漩涡。黄峥接受媒体采访时坦陈,他认为淘宝经历过的“苦难”,拼多多一个不会少。“历史不会厚待谁,每个时间段的阵痛都会经历。”但他此番表白很快被网友们质疑:为何在知识产权意识大幅提升的今天,拼多多还要重走20年前的“山寨”路线?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马威】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