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揭秘“九水”淹溺真相 远离溺水之殇

2020
07/24
15:21
网易健康

溺水是世界各地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也是各区域儿童和青年十大主要死因之一。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溺水死亡人数的56.04%,小学生溺水死亡人数占溺水死亡学生人数的68.2%,也就是说在中国平均每天有156人溺亡,平均每天有88个孩子因溺水死亡。在医学上溺水又称淹溺 (submersion),是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是重要的急诊理化损伤综合征之一;淹溺的严重情况为溺死(drowning),多认为淹溺后于24h内死亡者称为溺死。


由于溺水原因的多重性、溺水环境的复杂性、溺水致死的危害性,为溺水淹溺蒙上了层层面纱。如何揭示溺水淹溺之真相,科学认识居家“浅水”、 江河“淡水”、 海洋“咸水”衍生的“九水”淹溺,对于当下防控洪涝灾害,让人们远离溺水之殇具有重要意义。

居家“浅水”干性淹溺:

在溺水患者中,涉及深度较小的生活用水,引发机体应激反应所致的淹溺,俗称为 “呛死”。尸检肺内多无水,医学上常称为“干性淹溺(dry drowning)”,或“干性溺水”。常见有:一是生活“用水”淹溺(居家的浴缸、厕所、水桶、鱼缸等都可能是潜在的发生溺水的地方发生的意外);二是治病“药水”淹溺(居家的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因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刺激发生的意外等);三是日常“饮水”淹溺(居家老人和儿童饮水过程中呛咳出现的神经反射导致的喉头痉挛和声门关闭出现梗阻及窒息发生的意外)。

江河“淡水”湿性淹溺:

在溺水患者中,涉及江河淡水大量进入相关脏器组织所致的淹溺,可称为湿性淹溺。常见有:一是肺部“灌水”淹溺(溺水时间很长喉部肌肉松弛,水大量进入肺内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造成可能与溺水时水进入肺部出现的“病理性盥洗”有关);二是胃部“积水”淹溺(当发生淹溺时,大部分淹溺者在淹溺时发生挣扎和呼吸运动,随着挣扎和缺氧,大量水被吞入胃内,吞水同时亦可有部分水被吸入或从胃内返流入气道);三是血管“多水”淹溺(淡水进入血液循环,引起高血容量,从而稀释血液,即低渗状态——水电解质失衡等引发心脏骤停)。

海洋“咸水”特性淹溺:

在溺水患者中,涉及海洋咸水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因素对机体刺激所致的淹溺可称为特性淹溺。常见有:一是低温“冷水”淹溺(低温可造成机体高凝状态、高血糖、血流缓慢和心律异常,是导致淹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浸渍综合征(immersion syndrome)是指在跌入冰水时突然死亡);二是过敏“毒水”淹溺(海洋中有毒生物如海蜇、水母等,侵袭机体过敏引发的急性喉头水肿造成的气道梗阻窒息及过敏性休克);三是高渗“盐水”淹溺(海水是高渗液体对呼吸道和肺泡有化学性刺激作用可引起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低血容量、高钙血症可使心跳缓慢、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甚至心跳停止)。

图示:“九水”溺水分类示意图

综上 “九水”淹溺既相互关联,又各具特点,但其病理生理机制终归为循环呼吸衰竭直至心搏骤停,而对后者应行心肺复苏(CPR)。既对意识不清(没有反应)的溺水者迅速判断患者呼吸和循环征象(脉搏、肢体活动、发声等),没有呼吸或呼吸异常,应该立即给予人工呼吸(连续5次),并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按压、通气以及电除颤)直至患者恢复心跳(清醒、出现自主动作等)或专业人员到达接手。附近有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等急救设备时,应迅速取来实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急救。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方法可排出气道异物,利于呼吸与循环同步进行,抢救溺水患者时尤为适用。

作者王立祥,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心肺复苏研究院院长。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马威】

热门新闻

  • 揭秘“九水”淹溺真相 远离溺水之殇

    揭秘“九水”淹溺真相 远离溺水之殇

    0网易健康2020-07-24
  • 吃了死神辣条,就是把屁股交给了肛肠科主任

    吃了死神辣条,就是把屁股交给了肛肠科主任

    137网易健康2020-07-23
  • 小龙虾配冰啤酒吃出怪病?小龙虾:不背锅

    小龙虾配冰啤酒吃出怪病?小龙虾:不背锅

    154网易健康2020-07-21
  • 减肥贴、暖宫贴……这些贴大多是忽悠

    减肥贴、暖宫贴……这些贴大多是忽悠

    225网易健康2020-07-17
  • 被你忽视的尿液 竟是健康“信号灯”!

    被你忽视的尿液 竟是健康“信号灯”!

    152网易健康2020-07-14
  • 一天睡多久不容易生病?如何改善睡眠?

    一天睡多久不容易生病?如何改善睡眠?

    177网易健康20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