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函 清末开设邮寄代办所,收寄官府公文、印刷品及百姓平信与挂号信件,当时函件收寄量很少。民国起,逐渐增加明信片、新闻纸、快递挂号、平快信、回执等邮政业务。民国10年(1921年)快信分普快、特快,应用范围仅限军事和特别重要的公文。普快白天不能停,特快晚上不能停,每小时行程5公里以上,沿途邮局都要填写到达和出发时间,重要机密文件另派武装护送。苏维埃邮政时期,红军寄信可以免费,并在信封背面注有“红军家信,不得失误”字样。群众寄信照贴邮票,当时在宁化使用的苏维埃政府发行的邮票有两种。民国24年开办代购书籍业务,次年开办国内小包邮件业务。民国36年,开办国内保价信函,信内可装15元以下现钞。解放初期,信函收寄量仍不多,据1949年统计,出口计费函件仅在3000件左右。此后,逐步增办盲人读物、事务文件、国际信函、留交信件等业务。1960年取消保价信函开办特种挂号信函业务(简称“特挂”)。1961年,规定安乐、曹坊、禾口、安远、水茜、湖村、泉上、枫溪、中沙、治平10个支局、所和县局营业窗口可办理特挂收投业务。“文化大革命”初期,信函收寄业务深受影响。1967年取消留交信件业务,计费函件从上年的67206件降至493654件。1978年才回升到622475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邮政业务发展迅速。1980年7月1日起,邮局开办“代发广告”,恢复办理“存局候领”(原称留交)业务。1983年2月6日成立集邮门市部,开始办理集邮业务。1987年1月10日成立集邮协会。当年出口计费函件达1173600余件。
包裹 民国初,开办包裹业务,仅限于县邮局收寄,包裹中居多的是商贩交寄的商品。民国25年开办国内小包邮件业务。民国32年省邮政管理局规定:每件重量在10公斤以下者,邮费不得逾国币50元;超过10公斤者,邮费不得逾国币100元。由于当时物价日涨,自1944年4月1日起,交寄的国内包裹其邮费均按以上规定数额增加1倍。解放后,始办航空包裹、国际包裹、保价包裹业务。1950年开办代购货物业务,1953年5月停止。1955年后,邮电所均可开办包裹业务。1958年1月1日起,按照包裹邮递里程核定资费标准,每件另加手续费0.20元。保价包裹按保价金额每元增收费1分;快递小包收50%邮费。1961年因交通运输紧张,规定支局、所只收1公斤以下包裹。1978年后,商品包裹(如香菇、笋干、茶叶、羊毛衫、无线电元件、中草药等)不断增加,通过邮寄发往全国各地,是年共收商品包裹8895件。至1987年,出口计费包裹达13700余件。
汇兑 民国6年始办汇兑业务。次年接福建督军函告,宁化到福州汇票因各地开发额较多,上解款项有困难,又无协款可调,均加收4%汇水。1951年3月1日起,邮局国内汇兑业务改为银行委托代理性质。1953年2月1日起,按国家统一规定:工商企业汇款由银行承办;个人汇款由邮电承办。1955年增办电报汇款业务。1957年实行汇票统一编号,宁化编号为19059。1963年,因现金管理制度不严、交接手续不清,发生盗领公事汇款7笔计558.56元的案件。“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汇兑业务连年下降,计费汇票1966年53251张,1967年降至36600张,1968年降至31411张,1969年再降至26420张。1981年7月1日,汇款最高限额由300元放宽到5000元,称“高额汇票”,支局、所均可办理;1984年5月31日取消支局、所收寄此种“高额汇票”。1987年出口计费汇票达63800余张。
[nextpage]
邮政储蓄 民国10年始办邮政储金业务,民国34年停办。1951年恢复,至1953年又停办。1986年重新开办,1987年拥有储户835户,储蓄金额80余万元。
报刊发行 1950年始办报刊发行业务,在此之前报刊仅作为印刷品交邮局寄递,在宁化投送的报刊有《申报》、《大公报》、《中央日报》、《福建报》等。1958年发行《宁化人民》报,1959年该报改名《清宁报》,期发数4035份。29个公社、148个大队、603个生产大队全部订阅两报两刊(《福建日报》、《清宁报》、《红旗》、《红与专》)。“文化大革命”期间,除《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福建日报》及各省省报外,大部分报刊停止出版,报刊发行份数急剧下降。1968年全县报刊期发数仅3269份,比1966年减少3910份。1980年,报纸期发数增至13819份,杂志期发数达到22297份,全县每7.6人订有1份报刊,100%的公社、大队和92%的生产队均订阅省报和其他报刊。1987年报刊发行量达74200份,平均每4人订阅1份。1980年7月,县邮电局开设报刊零售门市部,继而在湖村、泉上、禾口、曹坊、中沙、安远邮电支局、所亦设立零售点。1987年报刊零售183662份,金额达58313元。
机要 前身是军邮。解放后,县委设机要科直接管理。1957年6月10日邮电部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把军邮移交邮电局办理。宁化邮局于7月1日正式接办机要通信业务,配专职机要业务员1人、机要交通员1人。设宁化到永安机要邮路1条,由两局机要交通员对跑,每日1班。县内收投机要文件的单位有县委、县人委、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武装部、凉伞岗农场。1958年,机要文件扩大收投范围,发展到公社一级。1966年开展“四清”运动,机要文件达6700件。1970年开展“一打三反”运动,机要文件计3000多件。1970年撤销公社机要邮路,县以上机要邮路由三明派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内设3条机要邮路,即宁化到5102厂(革新厂)、宁化至泉上、5101厂至清流。配有专职机要业务员1人、兼职机要投递员3人。迄1987年,每年机要文件都在千件左右。
邮政编码 1980年国家统一实行邮政编码,宁化县编号为400,即365400,由于一时使用不习惯,故而停止。1986年后随着邮政事业的发展,国家又强调在宣传中逐步使用。为电脑分拣信件提供必要的条件。本县17个代号分别为:城区00号即365400,湖村01,泉上02,中沙03,安远04,河龙05,水茜06,横锁07.02厂08,安乐09,曹坊11,治平12,禾口13,济村14,方田15,淮土16.01厂17。
[nextpage]
年份 | 出口计费函件 (件) | 出口计费机要 (件) | 出口计费包裹 (件) | 出口计费汇票 (张) | 报刊期发数 (份) | 报刊累计数 (份) |
1949 | 3000 | | 89 | 1086 | 409 | 6000 |
1952 | 75276 | | 323 | 5308 | 1231 | 129955 |
1957 | 239303 | | 2279 | 13658 | 4618 | 397428 |
1962 | 363292 | 3226 | 6681 | 23371 | 3343 | 369463 |
1965 | 517831 | 4841 | 4786 | 45771 | 11302 | 1055971 |
1970 | 542670 | 3904 | 3890 | 35348 | 5134 | 827070 |
1975 | 559792 | 1412 | 18203 | 35904 | 15432 | 2720906 |
1980 | 858769 | 964 | 17098 | 53970 | 36116 | 3407588 |
1985 | 974369 | 1083 | 16267 | 61073 | 60844 | 4718223 |
1987 | 1173600 | 911 | 13700 | 83800 | 74200 | 5268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