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十 第一章 陆路交通

2010
01/20
15:28
《宁化县志》

一、挑运
  
  民国期间,专业的挑运工人由行会组织管理。农民利用农闲搭帮结伙出门挑担赚钱,则属自发性质。民国29(1940)9月15,省运输公司人力运输部在宁化成立办事处,营办挑运业务。民国31年,本县为第三战区补给接转地,县成立军运代办所,为派伕需要,曾对全县挑运工人作过统计,约有2000多人。民国369月,以长汀、上杭、广东等外地人为主体,成立宁化县挑挽业职业工会,有工人90余人。解放初,全县有组织的挑运工人计800多人。在没有公路交通运输之前,人力运输仍起重要作用。

 

二、轿运


  清末民初,城关在城里和城外各设一个轿行,共有十几乘轿子、二十多个轿夫。轿子分长途轿和花轿两类,花轿又分四人抬和两人抬两种,专供迎亲之用。

 

三、独轮车、板车运输


  旧时的独轮车,其车轮、车辐、车轴均以质地坚硬的木材制成。车轮居中,左右为货架,并各往后安一手把,用一根背带拴住手把两端,搭在肩上,握住把手便可推行,一般可载150200公斤。民国期间及解放初期,每年都有江西或浙江的独轮车来宁作短期运输。1958年县供销社曾购进一部分独轮车,并从山东引进一批独轮车工人,专门送货下乡。本县农民亦在大跃进中制造木质独轮车并用其送肥下田。60年代起,木质车轮逐渐被滚珠轴承胶轮所代替,运载能力提高一倍。迄1987年,曹坊等地群众仍用它作为砍柴、运肥的短途运输工具、

  板车运输始于1958年。60年代后使用胶轮滚珠轴承板车,全县有384辆。70年代起,板车多为水库建设工地所用。80年代,板车在农村逐步普及,据统计1985年达7712辆。

 

四、自行车、三轮车运输


  民国25年,在宁化织袜子的连城马屋人马明兴购得自行车1辆,用于出租,为县内首见之自行车。1953年县邮电局从连城调来自行车1辆,开辟宁化至连城的自行车邮路。1957年全县有自行车44辆,其中公用38辆,私人6辆。1979年增至6702辆。1987年发展到19905辆。

  1964年,莆田县有11个三轮车工人来宁化创建三轮车服务站,开办短程客运业务。1968年又有本县群众加入,三轮车发展到22辆。70年代后,三轮车不再作专业运输,只在一些单位、家庭作短程搬运之用。

 

[nextpage]

 

五、畜力运输


  民国期间,外地的马帮及骆驼来宁化运输过货物,本县富户也备有少量的骡马代步。据史料记载,全县拥有马匹数:民国3010匹,民国3411匹,民国3519匹。19589月,县商业局储运股购进马匹成立马车队,此后马增加到54匹。1962年上半年下乡的货物改由汽车运输后,马车队撤销。19581960年,本县还利用农闲季节训练耕牛作短途运输。19608月份全县有牛力车875辆,9月份增加到1657辆。各公社中尤以曹坊为最,计有牛力车450辆,经训练能拖运的耕牛528头,仅1959年就运输各种货品428万公斤,秋收运谷210万公斤,日常运肥212万担。随着动力车辆的增多,畜力运输逐渐淘汰,现已少见。

 

六、拖拉机、摩托车运输


  拖拉机  1958年县拖拉机站建立时置有2台拖拉机。当时每年参加农田机耕仅一个半个月(春耕一个月,夏耕半个月),其余时间均参加社会运输。在正常情况下丰收27(载重2.5)35(载重3)每辆每月货运周转量分别为3000吨公里、4000吨公里。1966年有丰收27型拖拉机10台。1969年大、中型拖拉机增加到20台,1978年增到126台,1987年达156台。手扶拖拉机运输始于1966年,当年仅有9台,迄1981年增加到2289辆,1985年下降为1838辆,1987年为1316辆,绝大多数均参加社会运输。

  摩托车  1953年县政府从上海购回1辆三轮摩托车。1971年邮电局开始开办摩托车送信业务。1978年以来,城乡摩托车迅速增加,从国产嘉陵到进口铃木雅马哈等各种车型均有。1985年全县共有摩托车48(其中三轮26辆,两轮22)1987年增至180辆。

 

七、汽车运输

  
  1.客运
  民国28年宁连公路建成后,翌年开始通行小型客车,并在南大街尾租一民房作简易车站。为便于运输联系,同年5月,还架设连城至宁化的行车电话。由于当时乘客寥寥无几,有时只好人货混装,而且不定期。后因汽车零配件及燃料进口不易,客运于民国32年遂告停业。

  19541月,龙岩运输总站开辟龙岩经连城至宁化的客运班车,其中连城至宁化沿途的客运业务由连城运输站兼管。10月,龙岩运输总站在宁化设立运输站,在安乐设代办站,同时开辟宁化至永安的隔日班车,但须由连城转车。1956年安乐代办站改为运输站,增设下赖代办站,并开辟连城至宁化的区间班车。1958年,随着客运业务的发展,在现址建成土木结构的县车站站房。1961年永安汽车保修厂在宁化设立车队后,有3辆客车加入区间运行,客运路线也随着公路的发展而扩伸。1964年拆除原土木结构的县车站站房,改建为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5912平方米,建筑面积1952平方米1969年增设泉上运输站。至此,本县共设1个县站、2个区乡站。文化大革命期间,运输能力跟不上客运量的增长,曾出现旅客乘车难问题。1976年,交通部门客运汽车座位253个,年客运周转量1497.12万人公里,比1965年增长0.36倍,百座位年运量707.12万人公里,比1965年下降67.52%19843月,县运输公司开办客运业务,开始时只有2辆客车80个座位,并只在本县区间营运。随后开展横向联营,增开宁化至石城、邵武、三明的营运班车。此外,有两人自筹资金十几万元,购买2辆日本产9座旅行车于年底开办旅游汽车出租公司,后因管理不善,未及一年遂停业。

[nextpage]


  1985年,省、县2个客运站共有营运客车48辆、1952个座位(其中省属40辆、1625个座位,县属8辆、327个座位),营运里程349公里,日发班车97班次(包括区乡短途、过路班车),日流量5000人左右。同时,省属客运站还开办旅行车出租业务,并增开宁化至泉州梅山的客运班车。1987年客车增至161辆、3550个座位(其中交通部门64辆、2617个座位),客运周转量11244万人公里(其中交通部门客运周转量10868万人公里)

  2.货运
  民国36年,始有1辆载重2(烧木炭)的货运汽车,不定期运行于宁化一连城一永安之间。

  1954年宁化正式开办汽车货运业务,当年货运周转量为17.10万吨公里,1956年增至59.47万吨公里,3年总周转量达98.54万吨公里。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随着通车里程不断增加,运输工具也相应地迅速增加。196011月,省永安汽车保修厂在宁化成立清宁车队,有本地固定汽车42辆,其中货车39(111),另有客车3(90座位)1963年起货车吨位略有减少(99),但木炭车全部换为汽油车。1965年汽车货运周转量达410.14万吨公里。

  文化大革命期间,交通运输事业受严重影响,汽车荷载吨位增加,但运输周转量和单车生产率却大幅度下降。1968828,货车队车间失火,停放在车间的12辆汽车、2部挂车以及其他物资全部烧毁,经济损失17.8万元,严重影响货运业务。1976年,交通部门的货运汽车吨位达294吨,比1965年增长1.97倍,运输周转量778.16万吨公里,仅增长0.9倍,货运汽车吨年产量2.67吨公里,比1965年下降35.7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汽车吨位数不断增加。1978年成立供销车队。19818月成立县运输公司(其前身是1972年成立的县汽车运输队)1983年成立林业车队。各企事业单位都积极加强自身的运输能力,汽车运输个体户和联户也得到发展,整个社会运输力量迅速增强。特别是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体制改革方针指引下,1983年交通运输体制实行改革,贯彻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行车,形成竞争局面,各自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货物随到随运,货运量迅速增加。1987年全县货车达432辆、4408吨位(其中交通部门106辆、3154吨位,个体或联户28辆、135吨位),货运周转量6868.92万吨公里(其中交通部门1835万吨公里)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伍传杰】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