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八 乡镇企业

2010
01/15
16:28
《宁化县志》

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前,宁化县副业生产没有形成企业,手工业企业也未纳入农业经济,只有隶属人民公社的企业建立后才有真正的社办企业,即现在的乡镇企业。1958大跃进中为实现公社工业化,全县一哄而上办起各种公社企业112个,当年实现产值372万元,但在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中大量下马关闭,只保留农机具修造和其他少量加工企业。迄1970年全县仅28个社办企业,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先后发展的1500多个畜牧场、耕山队,以及其他站、场厂、队等生产组织因都是和农业统收统支,并没有形成独立企业。

  1979年成立宁化县社队企业局后,农村所有乡()办、村办、联户、个体举办的各类企业除个体农业、专业种养业外,统一归口管理。当时全县共有422个社队企业,从业人5735人,总收入607万元。从19801983年社队企业总收入年均递增31%

  1984年乡村政治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各乡()建立经济联合社统一管理乡镇企业,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当年县委、县府为发展乡镇企业先后组织全县乡村干部前往温州、无锡等地参观学习,随后又制定学温州经验、上骨干项目、兴家庭工业的路子,实行种、养、加()、采()一起上,乡、村、户、联四个轮子一起转的方针,以及积极发展外引内联,逐步形成以本地自然资源开发和深度加工为主的企业群体,由封闭型转向外向型的总策略,大力加强信息服务,鼓励科技人员向农村和乡镇企业合理流动,提供资金,发放了700多万元的贷款,以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达2517万元,比1983年增长143.52%,从此以年均递增43%的速度持续发展,至1987年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达7717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总产值为6769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29.12%(其中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1%),比1978年增长11.7倍,比1980年增长4.2倍,当年获纯利润693万元(其中抽出用于以工补农和办乡镇福利事业的123万元),向国家上交税金208万元,占全县工商税总额23.5%。年末拥有固定资产总额2292万元,乡办骨干企业110个中产值超过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8家。

  全县乡镇企业发展的总趋势是:重点乡镇工业比重日益上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营方向由封闭型、加工型向开发型、外向型发展,1987年乡镇企业总数达7067个,从业人员22185人。有9个企业生产出口产品,出口总额369万元。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伍传杰】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