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七 第二章 水电建设

2010
01/15
16:26
《宁化县志》

  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其生产、技术、安全管理也逐步趋于完善。1954年建火电厂之初,包括后勤人员仅12人,实行混合操作,初步制定简单操作规程。1958年正式制定规范性操作规程,分内燃机、锅炉、发电设备、内外线路4种技术安全操作规程。1960年进一步制定比较细致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设备检修制度。1966年乌龙峡水电站建成后又制定水轮机运行操作规程和检修制度、配电变压器维修规程。1968年内外线班分班,按内外特点制定更细致的操作规程和检修制度。1977年为加强安全管理,县水利电力局增设安全股。1983年生产和技术分开,管理进一步专业化。19872月县电力公司建立全面的企业标准体系,其中基础标准4种,安全操作规程4种,技术设备管理标准14种,安全管理标准和制度19种,技术开发管理、计量管理、科技档案管理标准及制度12种。30多年中仅发生1次安全事故,198753外线班在城郊东方塅改线,未严格按操作规程验电,致使1名民工触电死亡。


  农村电站亦普遍制定适合实际需要的简单操作规程和制度,县水利电力局和电力公司经常予以技术培训和指导,因此农村电站自身未发生重大事故,但在外线却先后发生2起人身伤亡事故。1983年禾口乡一位村干部自以为懂电,未接受培训,便自行安装黑光灯,违反操作规程触电死亡。1984年水茜乡安寨村管电员将七股铝线拆成单股架设,因拉力不足断线触死111胎。(发电、用电管理见卷九工业)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伍传杰】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