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六 第二章 渔 业
宁化县自唐朝末年已开始在安远一带发展稻田养鱼,迄今已有千余年养殖历史。目前已发展到全县各乡镇,而以安远、水茜、河龙、济村、中沙等乡发展较快。
传统的稻田养鱼以稻鱼兼作、养殖鲤鱼为主,品种单一,规模小,稀放粗管,单产较低。解放初期,稻田养鱼发展较快。安远稻田养鱼曾被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闻名全国。迄60年代末,随着水稻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稻田养鱼出现新问题,加上“左”倾错误影响,传统的稻田养鱼几乎趋于绝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试验,改革稻田养鱼新技术,基本上解决了稻田施化肥、农药同养鱼的矛盾,获得粮鱼双丰收,使全县稻田养鱼重新发展。1983年和1985年福建省水产厅在本县召开两次全省稻田养鱼现场会,安远、淮土乡稻田培育草鱼种和曹坊乡流水沟式稻田主养草成鱼又重上银幕,并获得县、市科技成果奖。1987年全县稻田养鱼面积发展到70094亩,比1980年的10500亩增长6倍多。年产量836吨,比1980年的12.7吨增长64倍。安远乡1987年稻田养鱼养殖面积达39957亩,产量409吨,分别占全县稻田养鱼面积57%和总产量的49%。
养殖形式分轮作和兼作两种。稻鱼轮作的有一稻一鱼、一秧一鱼和冬浸田养鱼等形式。稻鱼兼作的有单季稻田养鱼、双季稻田养鱼、水稻制种田养鱼、坑塘式稻田养鱼和流水沟式稻田养鱼等。此外,还有萍田养鱼、茭白田养鱼等。
养殖的品种有鲤鱼、草鱼、鲢、鳙、罗非鱼、白鲫等。经过几年的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流水沟式稻田主养草成鱼较为先进。它主要运用稻田养鱼和池塘流水养鱼相结合原理,选择具有常年流水条件的稻田,根据地形在田边开挖一条深1~1
稻田不仅可养殖成鱼,而且可以培育鱼种。1983年全县有10252亩稻田兼作培育鱼苗种田,生产大规格苗种138.75万尾,有19.1亩试验田获得平均亩产4.4寸规格鱼种2370尾。1985年生产大规格苗种达350万尾,相当于600亩鱼种池的培育量。1987年稻田培育鱼种面积7504亩,出塘鱼种386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