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三十二 第三章 婚丧喜庆

2010
06/10
17:48
宁化县志

  送果子  又叫“压礼帖”。男家择日请媒人带上鸡鸭鱼肉、喜炮花烛、糕饼寿带、耳环戒指、衫裤鞋袜、胭脂花粉及半数聘金等送到女方。女方宴请女婿亲朋,分发糕饼,并且回赠女婿衣裤鞋帽,算是订婚。从此,女子便是男家的人了。

 

  报日子  又叫“做定”。男方决定娶亲日子后,提前半年通知女家,并向女方送大年、大节。女方根据男方的要求,赶置嫁妆,为女儿出嫁做准备。

 

  真正“报日子”是在“归亲”的前四、五天。男家把备好的凤冠、红头巾、宫衣、霞披、宫裙、花烛喜炮和礼帖议定的未尽礼数,由媒人送到女家。客家人对聘金的尾数喜欢用“8”或“9”,图其谐音“发”或“久”的吉利,有“若要发,不离8”的歌谣。出嫁女客在这一天梳妆打扮试新衣,叫做“上脑”。“上脑”之后必须由内亲的童男伴睡,预祈来年生男孩。此后几天来送红蛋的邻里乡亲络绎不绝,多由妇女随带擂好的“茶泥”来煎擂茶招待女客,以示送别。

 

  归亲(女方叫“行嫁”)  迎亲之日,男女双方张灯结彩,布置一新。女方在出嫁前一天或迎亲后一天,将嫁妆送往男家,嫁妆厚薄不等,主要有四季衣服、家具箱笼之类,官绅人家还有奁田、使女等。嫁妆送到后,男家宴请亲朋“看嫁妆”。是夜,男方雇请花轿,灯笼凉伞,铜锣长号,全堂鼓手,按新人入门的时刻,由“起嫁客”带领出门接亲。接亲人数必须是单数去,双数回。女方则要等迎亲者上门,喜炮频催之后,接过腊烛火种,才开门恭迎。出嫁姑娘洗澡后,由媒人和喜娘为之梳妆打扮,家长为之戴上凤冠、红巾。然后端来白米饭先给新人喂几口,再按自家的辈份由大到小,每人吃上一口,叫做吃“分田庄饭”,是一种告别仪式。上轿时,家长又把新娘梳妆用过的洗面水,从轿后泼回自家门口,这叫“长流水”,意味着两家好合长存。此时新娘要哭,表示情深难舍,否则“新人不哭,娘家冇福”。上轿要由父辈或背或抱或扶着踩米筛。米筛是“千里眼”神的象征,客家人千里客居,处处祈望“千里眼”神的保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仕鹏】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