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二十八 第三章 演出

2010
06/01
17:33
宁化县志

  京剧团  民国31年前后,外来剧团“金福连”京剧班在宁化演出期间,应聘为当地人组成的平剧研究社教戏,由清唱到登台。抗日战争期间,平剧研究社作过多场捐献义卖演出,支援抗战。19503月,经整顿改称宁化人民剧社,1954年又改为宁化县人民业余京剧团,常演剧目有《三娘教子》、《琵琶记》、《潇湘夜雨》等30多出。

 

  采茶戏班  俗称“踩擦戏”。解放前,宁化未见专业的采茶戏班演出,只有临时组合的班社。其内容多男女恋情,唱的是俗谣俚曲,道白用平仄倒置的宁化方言,深受群众欢迎。至解放后,农村流行极广。1952年,城关中山乡首先组织业余采茶剧团。1987年,全县共有业余采茶剧团13个。

 

  越剧团  1956年,原浙江嵊县闲散艺人组成的五星越剧团到宁化演出后,接受注册登记,改名为宁化县五星越剧团。经多次整顿、充实,于1957年改名宁化县越剧团,并由文化主管部门派遣指导员以加强领导,多在闽、粤、赣毗邻地区演出,享有一定的声誉。196911月,县革委会令其解散。19799月,重新组建恢复。演员以浙江嵊县招进为主,兼收属吴越语系的江浙人。全团演职员最多时达到70余人,1987年底在团演职员有49人。

 

  清宁县民间歌舞团  成立于195912月,由同年78月间组成的清宁县委文艺慰问团调整、充实而成。全团26人。1961年春停办解散,人员各自回原单位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仕鹏】

热门新闻